新公民議會

社會觀察 x 獨立評論 x 多元觀點 x 公共書寫 x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中國主導RCEP?是東協育成RCEP!

  • 國際
  • 時事
  • 民意

中國官方對RCEP主導性的議題早有定調:RCEP是由東盟十國發起,中國只是「應邀」參加,甚至連中國商務部官員也表示:RCEP各領域談判結束,是「在東協主導下,各方積極推進」的結果。嚴格來說,中國是RCEP成員中最大的經濟體,作為最大的經濟體在談判過程中自然有其作用存在,但仍稱不上中國主導RCEP,既然要稱RCEP為多邊主義的勝利,就切勿強調中國的重要性。

2020年11月15日上午,在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領導人會議上,包括東盟十國、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在內的15個成員國正式簽署協定,在經歷八年的艱難談判後,RCEP最終宣告達成。

RCEP歷經東協多年努力,終於在近日簽訂。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RCEP歷經東協多年努力,終於在近日簽訂。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自貿區,包括世界排名第二(中國)和第三(日本)的兩大經濟體,覆蓋約30%的全球人口,其GDP總量占全球比重約29%,若RCEP會員國內通過立法程序追認,預計2021年生效,但變數仍然不小。

大國政治下的東協集團處境

當RCEP簽署之際,華文許多媒體稱之為中國主導,其實這報導觀點有失偏頗,無論RCEP+1(中國)、RCEP+3(日本、韓國)或RCEP+6(印度、澳洲、紐西蘭),真正育成RCEP的是東協集團。

事實上,RCEP構想最早由東盟十國在2011年提出並發起,其以東協—中國、東協—日本、東協—韓國、東盟—澳洲—紐西蘭、東協—印度等五個自由貿易協定(簡稱FTA)為基礎,尋求建立一個覆蓋亞太主要國家的大規模自貿區,希望改善亞太自貿區過於碎片化的現象。

從RCEP最初發起背景來看,該自貿協定包含著東協集團在大國戰略競爭背景下,維持其在亞太地區自貿網路中的中心地位的目標。RCEP倡議的初衷是要整合東亞乃至亞太地區紛繁複雜的經貿規則,並期望透過多邊貿易協議的簽署,形成相對統一的規則體系,降低亞太地區經濟往來的經營成本。

與此同時,美國為了重塑亞太經貿合作主導權而推行的TPP戰略,確實對東協集團內部產生的分化作用,加上中國和日本關於亞太地區自貿協定建設方案的分歧,迫使東協集團想要排除大國政治的羈絆,需自身主導建立一個能維護東協的內部凝聚性,又具有大國平衡功能的區域性自貿協定。

RCEP談判命運坎坷

從2013年5月啟動RCEP第一輪談判開始,截至協定簽署之時,RCEP共經歷了至少28輪談判,先後舉辦了8次例行的部長級會議、10次部長級會間會和4次領導人會議,歷時將近八年且簽署時間一再拖延,較原定2015年作為結束談判的目標已經大大延期,美日主導的TPP確實對RCEP內部帶來極大的重創。

從2013年至2017年,RCEP共進行20輪談判,成員國談判內容長期圍繞貨物、服務、投資、智慧財產權、經濟技術合作、競爭、電子商務、法律條款等13個議題展開磋商。但成員國利益訴求各有所異,其中關稅削減承諾、敏感產品類型是各國利益分異。

例如,東協集團和中國傾向于將農產品作為「早期收穫項目」提前降稅,而日本、韓國則更傾向地將農產品列為「敏感產品」,屬於延遲或免於減稅的門類,光是農業的分歧,導致RCEP的前20輪談判總體上進展緩慢,各成員國關於結束談判的時間目標也幾度推遲。

中國官方對RCEP的論述也不敢僭越

在亞太地區,以RCEP和CPTPP為代表的超大型FTA為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理念,確實提供了兩種明顯分化的路徑選項。儘管RCEP和CPTPP的目標都是追求更高水平的經貿規則水準,但二者在實踐目標的具體方式上顯然不同。

RCEP更重視成員國在規則接受程度上的差異性,制度准入門檻相對較低,推動方式可能更具靈活性和彈性,是先易後難的一種過程;而CPTPP更強調對成員國的高標準法律化約束,在制度准入階段對成員國有較為嚴苛的要求,以降低制度在運行過程中的成本,本質上是屬於先難後易。

中國官方對RCEP主導性的議題早有定調:RCEP是由東盟十國發起,中國只是「應邀」參加,甚至連中國商務部官員也表示:RCEP各領域談判結束,是「在東協主導下,各方積極推進」的結果。嚴格來說,中國是RCEP成員中最大的經濟體,作為最大的經濟體在談判過程中自然有其作用存在,但仍稱不上中國主導RCEP,既然要稱RCEP為多邊主義的勝利,就切勿強調中國的重要性。

作者 / 林真心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FTA RCEP 中國 亞太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國際 東協 經濟
2020-11-23 林真心

Post navigation

那些馬拉松路跑的獎金獵人們 → ← 身障者看三倍券與消費券

Related Posts

反正,妳們明天就會忘記!

不把婦女同胞當成一回事,借酒裝瘋,得寸進尺,擁抱,強吻,無一不可:反正,妳們明天就會忘記! 可是,看官們您可不要忘了繼續「按贊」,打賞,—- 我是要靠「斗內」才能喝花酒,廣結善緣,十年贏得青樓薄倖名!才會有人找我上節目,正義之師,人人畏懼,誰說權勢需要「官位」:你要倒誰,我就可以倒誰?管他生張熟李,—— 反正你們明天就會忘記! 我唯一的錯誤,是找錯花痴,誤以為天下鳯凰一樣花。原來我們這個翻雲覆雨、污水亂噴的行業,真有「出污泥而不染」這一回事!—- 真的有人被摸、被擁、被吻,還敢不畏強禦,不以「團結」為要,說出真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管你到底是不是老K ! 這是俺唯一犯錯的地方,舊雨新知,此時我得關門,暫時「息影」,Don’t count me out yet , please !  因為你們後天就會忘記( 假如不是明天!)—— 像我這樣的「正義之師」,時時能為你們出盡鳥氣!請問你們到那裏找? 雖然我「只想到我自己」、「這是世界最大騙局」、「犯罪行為,請勿模彷」、「幹!渣!」、「妳明天就會忘記!」—— 請注意,我的這些「金句」都是立過案或是快立案,受「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請勿引用、盜用,甚至印在 T恤上,販售,—— 違者必究 ! 作者:徐吁

企圖讓台灣脫中融美:北京當局對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感到憂慮

正當美國啓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後不久,美台便宣佈推動「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該倡議的啓動,充分暴露了拜登政府欲強化美台經濟關係、推進台灣「脫中融美」、將台灣納入美國主導的所謂「民主經濟陣營」的企圖,北京當局始終認為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具有政治目的,主要是服務於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一環,旨在對抗崛起的中國,企圖讓台灣「脫中融美」。從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的內容來看,北京當局惡意地認為這是美台雙邊版本的「印太經濟架構」,並且違反一個中國原則。 「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既是美國對台灣不能直接加入「印太經濟架構」的補償,也是對大陸進行經濟遏制與圍堵的又一張經濟拼圖。近年來,面對國際形勢的巨變,美國調整了戰略重心,將中國視為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從川普政府到拜登政府,共和黨或民主黨執政之下,兩黨共識皆是在各領域全面加強對中國的對抗和圍堵,北京當局責任為台灣則成為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重要棋子,北京當局御用學者甚至認為華盛頓、台北之所以高調啓「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就是美國欲將此作為對抗中國的新平台。 翻看目前美台雙邊談判內容範疇,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包含:貿易便捷、法令規範、農業、反貪污、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公營企業、非市場經濟等11項談判議題,其中涉及「非市場經濟」議題針對中國的用意甚為明顯。例如:川普政府時代簽署之「美墨加自由貿易協定」(USMCA)中有一條被指針對中國的「毒丸條款」,即任何一方與「非市場經濟」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議時,必須提前三個月通知其他成員,否則其他成員可以選擇在六個月後終止協定。是以,北京當局尤其恐懼美台未來在談判中也加入針對中國的類似限制性條款,並且在其他議題的談判中,勢必會涉及針對與中國經貿往來的限制條款。 「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也將採取彈性策略的談判方式,不僅上可以降低談判的難度,同時也意味著談判在某些領域達成的共識較高。不過北京當局經常利用外交、涉台、統戰等系統宣傳「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是一項對台灣而言,絕對是弊大於利的不平等經濟協議,條件內容甚且不如ECFA內北京當局對台方的讓利。無論如何,依台灣的初步規劃,美台雙方已於2022年9月在台北召開雙邊協商會議,台灣的總目標是希冀通過借此強化整體經濟實力,促進台美雙邊的投資及貿易,緊密台灣與相關國家的制度化連接,強化市場經濟制度,並且擁抱美國市場,所以台灣提出的優先談判議題,主要包含:貿易便捷化、反腐敗、農產品貿易、中小企業與服務業對美出口等。 至於台美雙方為何會這麼有默契?主要是台灣方面期望能夠爭取美國國會的授權,將關稅減讓與市場准入納入談判當中;美國方面則期待通過簽訂這一協議,以此深化美台貿易投資關係、促進美國企業創新,並實現具有包容性的經濟增長。美國的主要關切是力求爭取台灣對美國的更多投資,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台灣則想借此擴大農產品的對美出口、開放美國市場與關稅減讓,以及台美簽訂自由貿易區協議。職此,北京當局之所以嚴厲抨擊在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中,主要是擔心企圖讓台灣「脫中融美」,因為美國是絕對地主角,台灣只是配角,談判將勢必遵從「美國優先」的原則,以美國設置的議程與內容為導向,台灣只有服從的資格,很難爭取以台為主、對台有利的機會。讀者們可以細細思索並分辨認知作戰:明知「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是未來台美雙邊簽署BTA的基石,台灣部分統派名嘴仍積極附和北京官媒的說法,嚴厲反對「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作者/林真心

析論三足鼎立下的選舉大勢:談賴侯柯的勝利方程式

今年年初不論是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的總統後選人人選皆已底定。然而若細談這三黨候選人,分別是:侯友宜、賴清德、柯文哲之選舉戰略,則發現其重要的政治訊息。 首先,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自初選前,亦將郭台銘拉入其中,希望透過此人的投入,使侯友宜在新北市繼續「侯侯做代誌」與參與總統大選之中擇一而仕。如今六月初國民黨內部基本上已確定由侯友宜出線。然而,細論侯友宜之背景,此人為警專校體系出身,亦從基層爬上。就以實務層面而言,他歷經五年新北市市長歷練,基層公務歷練,早非全然的政治素人。此外,在多次媒體的場合,他很清楚「表態」意味著失分,也與他個人「實務經驗豐富」的形象背道而馳。侯雨其政治幕僚打算以「戰略模糊」加以「隱短」。事實上,這個策略是奏效的,因為台灣社會喜歡溫良恭儉讓,並在重大事件中表示陽剛且果決的特質。然而能否在各種「攻防」中得分,仍需考驗侯友宜在後續議題的發揮。整體而言,他其實需要一個能扛住砲火的總幹事,能代表他的立場並且與之交鋒。從目前的新聞風向與個人公開發言,在不得罪深藍與淺藍之間鞏固基本盤,並且在大選最後的時刻一舉整併柯文哲的票源,或許是其思考的重要戰略方針。 其次,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自2020年大選時與蔡英文團隊正式交鋒。在網路輿論被貼為「老綠男」的代表、「台獨金孫」等,具有訕笑意味的詞彙。然而在該次選舉,卻能迅速與蔡英文整合,使民進黨在總統大選獲得空前勝利。相對於蔡英文的「多元‧溫柔‧堅定」等柔性特質,賴清德既無法蕭規曹隨,細究此人設亦需要當時的社會風向。在當時,蔡英文承諾並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這無疑提供了她重要的政治舞台。回過頭來,賴清德面臨的是更加嚴峻的國際局勢,臺灣的國家安全正受中共壓迫。換句話說,他必須展現其「整合」力量。這幾個禮拜身為民進黨黨主席以「民主大聯盟」以團結臺灣各黨各派勢力,試圖將「整合」的效益發揮極致。不過近期該黨性騷擾風波仍須謹慎處理,在繼承蔡英文的多元價值、性別平權的立場下,展現出能向社會大眾交代的能力。換句話說,民進黨雖然在支持度仍維持領先態勢,此次衝擊如能迅速止血,那麼「打斷手骨顛倒勇」獲得最終大選,亦是指日可待。 最後,民眾黨的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其整體策略不在於勝選。而是如何維持兩黨爭執中的砝碼。事實上,柯文哲有參與此次選舉的重要理由,即避免該黨泡沫化,維持政黨票,以鞏固不分區立委席次。然而,若細究其可能獲勝的方程式,共有三部。第一步,即獲取淺藍與泛藍票源。其採取的手段可能是透過與郭台銘合作,作為重要的政治資源。第二步,透過積極回應議題,以「批藍三成打綠七成」的方式,將侯友宜的靜默,作為自身爭取藍營票源的跳板。最終,若能引發藍營棄保,那麼贏得總統大選,亦非不可能。 然綜觀這三位候選人的個人特質與政黨,如要面對臺灣在國防外交等壓力,仍需思考其黨是否具備完善的政治人才庫,以及上任後的「即戰力」的能力。在蔡英文總統任內,在美中對峙下,其投入歐美日民主同盟陣營。如果要維持或超越這個路線,或許應思考三位候選人在這些議題的回應。最終,不論哪一位候選人獲得勝利,仍希望能將臺灣帶向穩定、安全的局面。 作者/YC

台灣為何還要每年紀念六四天安門?

多數台灣人皆認為台灣不屬於中國,但為何我們每年仍要紀念發生在中共統治下的天安門事件呢?隨著台灣與中國漸行漸遠,每年的六月四日總是有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但事實上這是意義相當重大的。不僅關乎亞洲碩果僅存的民主,更是關乎台灣的未來。 第一個原因就是中共想要侵略台灣。中共不斷使用各種話術洗腦台灣人,意圖要加強其威權統治的正當性,並且淡化六四天安門屠殺的惡行。許多親中人士在中共各式各樣的洗腦之下,只看得到中國的硬體進步,以為給中共統治很棒,殊不知中共是這樣一個視人命如草芥的獨裁政權。若我們一個不小心,落入了中共的陷阱,就只能任人宰割了,不可不慎阿。 第二個原因就是隨著香港民主的殞落,台灣已經成為亞洲少數的民主擁有者,就像燈塔一樣。人們在台灣能享有完全的言論自由,不因為種族、宗教、政治、性別等因素而被限制,這是在亞洲國家中相當難能可貴的。若台灣人覺得事不關己而不去討論、不去記憶這個歷史,那麼這些曾經為民主自由努力的人,豈不就真的消失在中共版本的歷史中了。許多旅居台灣的異議人士、民運人士該何去何從呢?作為亞洲的民主自由燈塔,台灣的我們,是有義務對周圍國家做出聲援的,若能舉起火炬照亮周圍的黑暗,我們是不應迴避這個責任的。 總有某些威權擁護者認為過去的就算了,但失去歷史記憶的人們便很容易重蹈覆轍。參考德國年年紀念納粹暴行的意義,不就是為了讓人們記取教訓嗎?更何況納粹已經被消滅,而中共不僅還存在著,更是每天都想要侵略台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該要每年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 作者/向陽之花

Recent Posts

反正,妳們明天就會忘記!

反正,妳們明天就會忘記!

不把婦女同胞當成一回事,借酒裝瘋,得寸進尺,擁抱,強吻,無一不可:反正,妳們明天就會忘記! 可是,看官們您可不要忘了繼續「按贊」,打賞,—- 我是要靠「斗內」才能喝花酒,廣結善緣,十年贏得青樓薄倖名!才會有人找我上節目,正義之師,人人畏懼,誰說權勢需要「官位」:你要倒誰,我就可以倒誰?管他生張熟李,—— 反正你們明天就會忘記! [...]

More Info
企圖讓台灣脫中融美:北京當局對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感到憂慮

企圖讓台灣脫中融美:北京當局對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感到憂慮

[...]

More Info
台灣為何還要每年紀念六四天安門?

台灣為何還要每年紀念六四天安門?

多數台灣人皆認為台灣不屬於中國,但為何我們每年仍要紀念發生在中共統治下的天安門事件呢?隨著台灣與中國漸行漸遠,每年的六月四日總是有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但事實上這是意義相當重大的。不僅關乎亞洲碩果僅存的民主,更是關乎台灣的未來。 [...]

More Info
析論三足鼎立下的選舉大勢:談賴侯柯的勝利方程式

析論三足鼎立下的選舉大勢:談賴侯柯的勝利方程式

今年年初不論是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的總統後選人人選皆已底定。然而若細談這三黨候選人,分別是:侯友宜、賴清德、柯文哲之選舉戰略,則發現其重要的政治訊息。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