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對未成年人的殺傷力很有限,未成年人感染的機率比較低,也更不容易傳染給其他人。這可能與學校實行的防疫措施有關,不過仍然可以推論,即使有社區感染,小朋友們上學的風險並不會比較高。…停課永遠是必需考慮的防疫手段,不過長期停課也會帶來各種副作用,耽誤學習之外,關在家裡更容易起爭議,摩擦產生心理問題。另外小孩在家,對女性的負面影響較大,正常上學也能減輕媽媽的壓力。只要武漢肺炎的疫情不是太嚴重,讓學校正常運作應該會利大於弊。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主要藉由呼吸道傳播,過往這類呼吸道傳染病,學校容易成為醞釀疫情的溫床,停課是利大於弊的防疫手段。然而累積證據顯示,武漢肺炎對未成年人的風險不大,停課對防疫的效果似乎有限。
一般的流感與呼吸道疾病,未成年人多半容易感染與傳染,使學校成為醞釀疾病與傳播的溫床。小朋友在學校得疫後,又會把疾病傳染給大人。此一狀況下,發現學校裡有人確診,甚至是學校附近有人感染,便果斷停課,阻斷傳染過程,將是有效的防疫戰術。
台灣根據經驗,在瘟疫一開始就延遲開學預作準備,以免學校成為培養病毒的加速器。不過由於防疫非常成功,台灣幾乎沒什麼傳染源,確診人數極少,最後只有一次大學停課,看不出停課對防疫的效果。
病毒從中國廣傳世界以後,全世界大部分學校都停課過一段時間。隨著疫情舒緩,各國漸漸放寬管制,學校也陸續開課,可以觀察學校在疫情中的角色。
各地學校恢復運作時,不少地區仍然存在社區感染。不過幾個月下來,除了以色列一間學校,破百人感染的少數案例之外,幾乎沒有學校成為明顯的傳染源。義大利、澳洲的維多利亞等地的記錄指出,校內即使出現確診者,大部分也沒有再傳染給幾個人。
更深入分析可以得知,年齡有別的未成年人,感染與傳播也存在差異。美國與德國的調查結果大致是:年齡愈大,被感染與傳染給別人的機率愈高。德國研究指出,青少年的傳染力應該與成年人類似,不過 14 歲以下的傳染力有限。學校中的成年人:老師與職員,仍然要避免被青少年傳染;國中以下的學生也可能傳染,但是機率較低。
未成年人範圍內,被感染的機率也有差。美國 47 個州 20 萬人的數據看來,12 到 17 歲被感染的機率,是 5 到 11 歲的兩倍。整體上得疫機率為:高中>國中>小學。
然而,印度南部兩個邦: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的追蹤調查卻指出,未滿 14 歲的小孩不但感染率不低,也會傳染給其他人。研究者推測,或許和當地更加擁擠的居住環境有關。由此看來,未成年人感染與傳播的風險,在不同條件下並不相同。
未成年人感染後通常症狀也比較輕微,重症與死亡的機率比年紀大的人低。儘管罕見,仍有一些小朋友發展為重症,甚至死亡。為什麼大部分小朋友沒大事,又為什麼少數小朋友出大事,至今仍然沒什麼頭緒。
有人假設小朋友的關鍵基因表現與大人有別,也可能和免疫系統的反應有關,但是仍缺乏決定性的證據。假如能找出哪些小朋友風險高,將非常有意義。另一方面有個隱憂在於,由於病例少、症狀輕,疫苗、藥物等方面的臨床試驗,未成年人的研究相對不多。
中學、小學的學生在學校活動的時間長,彼此接觸機會多,理應更容易傳染呼吸道疾病,武漢肺炎卻不是如此。在感染源數量眾多的狀況下,和社區相比,校園似乎不至於成為大宗傳染源,將危險帶給社區。
根據目前資訊判斷,至少在如今的情勢下,武漢肺炎對未成年人的殺傷力很有限,未成年人感染的機率比較低,也更不容易傳染給其他人。這可能與學校實行的防疫措施有關,不過仍然可以推論,即使有社區感染,小朋友們上學的風險並不會比較高。
停課永遠是必需考慮的防疫手段,不過長期停課也會帶來各種副作用,耽誤學習之外,關在家裡更容易起爭議,摩擦產生心理問題。另外小孩在家,對女性的負面影響較大,正常上學也能減輕媽媽的壓力。只要武漢肺炎的疫情不是太嚴重,讓學校正常運作應該會利大於弊。
不過最近一個月來,歐洲等地又爆發不可忽略的疫情,某些地區甚至比之前更為猛烈,此一局面下學校的角色為何,停課是否有效,值得持續觀察。
延伸閱讀:
1. Why schools probably aren’t COVID hotspots(連結)
2. COVID-19 i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連結)
3. Public health during the pandemic in India(連結)
作者 / 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