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因為學習態度有問題、生活作息不規律、沉迷手機而導致成績不佳,老師施予下課到辦公室罰站背書、繳交訂正罰寫….等處罰措施都是不行的。教育部的輔導與管教辦法,立意良善,為了防制部份教師在處罰學生,尺度拿捏不當,進而做出戕害青少年身心發展之管教行為,而訂出了這一套辦法,卻讓更多教師管教學生時,進退兩難。…結果就是那一群低學習成就的學生,下課跑去快樂的打球,學生快樂,我也落得輕鬆,等到國三會考成績不理想,上位者又要基層老師檢討補救教學,試問,面對這些專扯後腿,不知民間疾苦的專家學者,老師們怎麼能不生氣?
這幾天,教育部於8月3日修正後公佈的「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其中的修正條文涉及到老師於下課時間的管教權爭議,在基層老師、家長的大力反彈之下,教育部緊急踩剎車,宣稱原意是避免使用「禁止學生下課」的方式來處罰學生,但用字易生誤解,教育部將重新檢討該注意事項之文字內容後,再行頒布。朝令錯夕改可矣!但各位是否有注意到一件事情,8月3日就公佈的修正辦法,若沒有教師團體在社群發文,沒有老師在報章媒體投書揭發修正條文過於理想化,和教學現場嚴重脫節的荒誕之處,沒有人會知道這件事情,事實上,除了「下課禁止老師管教學生」不合時宜之外,第19條的低學業成就學生之處理的實施辦法,也是令筆者感到啼笑皆非。
專家學者訂定相關辦法,有其教育理論根據,但至聖先師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揭櫫的基本原則「因材施教」,就已經完美的詮釋的何謂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就是要尊重教師專業,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訂定太多的辦法,只會讓老師在管教學生時綁手綁腳,進退失據,老師犧牲休息時間管教學生,還要冒著被檢舉的風險,真的會有這麼多笨蛋嗎?是的,在教育圈就是有這麼多笨蛋老師,在做著這些笨蛋的事情。
第19條的低學業成就學生之處理辦法,除予以成績考核外,應瞭解其學業成就偏低之原因(如是否因學習能力不佳、動機與興趣較低、學習方法無效、情緒管理或時間管理不佳、不良生活習慣或精神疾病干擾所致),並針對成因採取有效之輔導與管教方式(如各種鼓勵、口頭說理、口頭勸戒、通知監護權人或補救教學等),但不得採取處罰措施。也就是說,學生因為學習態度有問題、生活作息不規律、沉迷手機而導致成績不佳,老師施予下課到辦公室罰站背書、繳交訂正罰寫….等處罰措施都是不行的。
教育部的輔導與管教辦法,立意良善,為了防制部份教師在處罰學生,尺度拿捏不當,進而做出戕害青少年身心發展之管教行為,而訂出了這一套辦法,卻讓更多教師管教學生時,進退兩難。
上禮拜,班上數學小考不及格的部份學生,下課時間沒有依約前來進行補救教學,原本我的處理方式是先說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後才會讓學生上課罰站反省其不對的學習態度,但這次我決定依法辦理,不採取處罰措施。結果就是那一群低學習成就的學生,下課跑去快樂的打球,學生快樂,我也落得輕鬆,等到國三會考成績不理想,上位者又要基層老師檢討補救教學,試問,面對這些專扯後腿,不知民間疾苦的專家學者,老師們怎麼能不生氣?
作者 / 具代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