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瘟疫對孕婦與胎兒的影響,了解仍然不足。綜合已知情報看來,感染 SARS二世冠狀病毒會增加孕婦的風險,是否將導致孕婦與胎兒的後遺症也不明朗;因此必需避免感染,減少孕婦與潛在傳染源的接觸。而即使沒有感染,仍然可能間接帶來生死交關的負面影響。
全世界上千萬的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感染者中,有一些人是孕婦。當醫師面對一位感染病毒的孕婦,此時其實有兩位患者:孕婦和胎兒。病毒將如何影響媽媽和寶寶的健康,是值得關心的問題。
懷孕會改變生理狀態,尤其是免疫系統、心血管、肺部的運作,使得人體面對傳染病時更加脆弱,造成病毒的可趁之機。
之前研究指出,懷孕後被呼吸道病毒攻擊的機率會增加。如 SARS 和 2009 年的 H1N1 流感,懷孕的女生都比沒有懷孕更加危險。
懷孕時隨著胎兒長大,孕婦的肺部會受到壓迫,原本就更容易感到呼吸困難,另外母體也要提供胎兒氧氣和血流。造成武漢肺癌的病原體 SARS-CoV-2(SARS二世冠狀病毒)主要攻擊肺部與心血管系統,孕婦的心血管與肺本來就由於懷孕而加重負荷,更容易受到損害。
另一大風險來自血栓。懷孕時需要鎖血,減少失血的危險,身體會加強凝血作用,本來就會增加血栓產生的機率;而我們知道,SARS二世病毒有好些殺招,都是由血栓促成。
目前孕婦感染的研究仍然有限。美國的 CDC 蒐集處於懷孕年齡的女性感染者資訊,到 6 月底共有 91412 人,其中 8207 位是孕婦。相比之下,有無懷孕的死亡率沒有差異,不過孕婦進入加護病房的比例,比其他女生高出 50%,需要用到呼吸機的比例也高出 70%。
一項紐約的研究分析 675 位孕婦,發現懷孕的影響會持續到孕婦生產後。出現發燒、低血氧、再度住院這三項症狀至少之一的比例,70 位感染病毒的孕婦中有 9 人(13%),而 605 位沒有感染的孕婦為 27 人(4.5%)。不過這項調查中,孕婦即使感染病毒,也有 79% 沒有症狀。
在胎兒方面,至今了解更少。感染某些病毒會對胎兒造成嚴重影響,近年最知名的莫過於茲卡病毒,可能導致寶寶的小頭症。另外像是德國麻疹和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主要由血液傳播,在懷孕前 3 個月,胎盤尚未發展出完整的病毒屏障以前,就能夠入侵胎兒。所幸目前看來,這不是 SARS二世常見的傳播方式。
確實有零星案例指出,胎兒會透過母體感染 SARS二世病毒,但是應該很罕見。紐約感染孕婦的研究中,71 位新生兒有 70 位沒有感染。
然而,即使胎兒不會被直接感染,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媽媽感染病毒也可能影響胎兒的發育。美國的小規模研究發現,感染孕婦的胎盤出現血栓等狀況的機率較高,可能影響母體對胎兒氧氣、養分的供應,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還要考慮到,有些問題一段時間之後才會浮現。SARS二世冠狀病毒對孕婦的影響,並不在寶寶生下那一刻便告結束,必需持續追蹤,釐清有沒有仍然未知的後遺症。
另一方面,多個國家也觀察到瘟疫開始之後,即使孕婦沒有感染 SARS 二世冠狀病毒,生產時死產的機率也有提高。應該是由於醫療資源受到影響,孕婦無法獲得原有的照顧。
分析尼泊爾 20000 位孕婦得知,在開始封鎖管制以後,死產率由千分之14 增加為 21。然而,管制期間有記錄可查的生產數只剩原來一半,意思是在醫院生產的孕婦,死產機率增加;但是沒有去醫院生產的孕婦,一時無法掌握狀況。
印度的小規模研究狀況和尼泊爾類似,都是封鎖管制期間,到醫院生產的孕婦數量變少,死產比例也增加。由於許多孕婦暫時沒有留下記錄,目前仍無法評估尼泊爾的死產比例與數目增加多少。
醫療發達的英國,倫敦 St George 醫院在疫情開始前 3 個月的死產率為千分之 2.38,之後攀升為 9.31;另外記錄完整的蘇格蘭也觀察到類似狀況。(台灣 2006 到 2013 年的死產率為千分之2.4)
孕婦本人就算沒有感染,瘟疫期間也會受到間接影響,使得死產機率上升。一個可能是由於瘟疫下無法定期親自產檢,難以及早發現問題。隨著後續資訊增加,應該能更清楚具體情況。
這場瘟疫對孕婦與胎兒的影響,了解仍然不足。綜合已知情報看來,感染 SARS二世冠狀病毒會增加孕婦的風險,是否將導致孕婦與胎兒的後遺症也不明朗;因此必需避免感染,減少孕婦與潛在傳染源的接觸。而即使沒有感染,仍然可能間接帶來生死交關的負面影響。
1. Why pregnant women face special risks from COVID-19(連結)
2. Stillbirth rate rises dramatically during pandemic(連結)
作者 / 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