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假若政府只是單方面懲罰醫院與廠商,並私自認為,如此政策,能讓就診者,獲得較多保障。或許,反而弄巧成拙,失去了良善的本意。畢竟,只有當價差分明、選擇多元,才能讓醫材產業,有辦法存活。這樣真正受益的,才是每個人!
關於自費醫材的價目爭議,最近引起了不小的討論。衛福部健保署就說明:「會想設立自費醫材的天花板條款,就是為了避免廠商與醫院哄抬價格,造成民眾權益受損。」但,此番言論一出,造成諸多反對聲浪!
事實上,此一法規修改的起源,來自民眾投訴:「醫院醫生鼓吹用較貴的醫材,換完之後,才發現比其他間貴了許多…」這樣的例子似乎屢見不鮮。因而,健保署才想透過介入自費醫材的定價機制,維護人民權益。
由於,不論是置換人工水晶體還是心臟支架,動輒以萬起跳的手術直接衝擊民眾的荷包,為了讓民眾省一點,健保署公告8大類特殊醫材共352項,健保部分給付,民眾負擔差額的醫材收費,將設置天花板,近9成的醫院要調降,預計8月1號上路,但卻引發醫界反彈。
為何,看似利益良善的政策背後,卻潛藏著看不到的陷阱。可以作如下分析:「1. 若為自費醫材,何須設立天花板呢? 2. 若為自費醫材健保補助上限,豈不讓醫材品質降低嗎?3. 案例真正癥結在於,醫生並未公開透明醫材價目與相關說明。」
首先,若為自費醫材,何須設立天花板呢? 自費醫材的目的,就是讓「民眾有更多」差別化的選擇。依據不同的狀態,挑選適合自己的「內裝」。好比保養品、洗潔液,都有不同的膚質、狀況下的需求。如果能「清楚標示」、「好好說明」,不至於造成太大困擾。
再者,若為自費醫材健保補助上限,豈不讓醫材品質降低嗎?部分說法指出:「健保署是為了控管健保的支出,才規定合理的自費醫材價格。」然而,這種方式,已經破壞了市場行情,還要求所有的廠商必須依照政府建議價格報價。不僅本末倒置,失去了「自費」醫材的本意!
最後,案例真正癥結在於,醫生並未公開透明醫材價目與相關說明。這才是真正健保署必須補強的重點!如果患者對於使用的醫材有疑義,衛福部應當指示各醫院強化相關「自費」醫材的公告、衛教與說明。這才是讓政府、醫療機構、民眾三方,共創三贏的局面。
對此,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最後的訂價是跟它的成本有關,那它的成本跟醫院的大小,或者是說醫院的層級,這麼多複雜的情況,但是只是用一個上限的價格,就把它訂下去的時候,廠商的這個價格的成本,可能就高於我們收得到的費用。」
因此,假若政府只是單方面懲罰醫院與廠商,並私自認為,如此政策,能讓就診者,獲得較多保障。或許,反而弄巧成拙,失去了良善的本意。畢竟,只有當價差分明、選擇多元,才能讓醫材產業,有辦法存活。這樣真正受益的,才是每個人!
醫材「價目爭議」,其實只需要增加一個「公開透明」的環節,就能改善甚多。相信衛福部能拿出誠意,用像防疫一般的審慎態度,面對此挑戰,成功回應民意。如此,將能海闊天空!
作者 / 黃宗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