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去年賠了香港,又折掉台灣的教訓後,中共了解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政略上先港後台,各自擊破。而台灣的應變之道,可能得從中共的痛處,也就是與香港抗爭者一起凝聚反威權共感,並向對中共近年來對外擴張深有戒慮的印度、越南、美國等自由國家輸出。讓此共感成為鏈結自由世界的力量,為台港兩地抵抗中共侵略爭取寶貴時間。
近期中共兩會最引人注意的,就對授權人大常委增修《港版國安法》一案,可說比去年由港府主導的「逃犯條例」修法更進一步危害香港的自主性。同時,台灣人也關心到,中共在這次對台講話的篇幅變少,甚至「九二共識」一詞也消失了。
筆者認為,必須將台灣、香港、中共法制本身加以了解,才能洞悉中共這次兩會的歷史意義。首先先就台港關係而論;基本上,從去年反送中與台灣大選這兩事件,已使中共意識到這是不受其控制的連動效應。台港兩地從原本的商貿關係,逐漸有分離主義隔海相望的默契。
這無疑是中共政策失誤之處。自鄧小平以來,香港即作為「一國兩制示範區」作為統戰台灣的功能。中共多年來持守「台港關係」政治意義的詮釋是「前後回歸的失土」。並極力排除其他政治詮釋。但是,在習近平去年政治躁進的情況下,造成了港台分離主義的共感,於是去年台北出現了十萬人撐香港、以致今年國民黨大敗等政治事件,這無疑是對中共對港台關係所做詮釋的衝擊。
究其原因,在於「一國兩制」政策本身就沒有穩定的法制保障。這政策的憲政基礎要是實行於其他國家,應該是類似英國與蘇格蘭關係那樣的聯邦體制。在實行中央集權的中共法制下,其保障大概只有鄧小平的口頭承諾與效力不彰的《中英聯合聲明》而已。
因此,筆者認為未來一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中共的港台政策的重點,可能放在切斷港台分離主義的共感上。首先就是不惜打破鄧小平留下的一貫路線來打擊香港的自主。具體包括鎮壓香港的反抗運動,讓分離主義社會運動,主張公自決、自治主義的民主派參選人從香港銷聲匿跡。使香港的革命火種無法擴及台灣。
同樣的,台灣人可能要有在網路上看到更多從中共大外宣發動,用以抹黑香港抗爭者,乃至挑撥台港關係的仇恨言論的心理準備。此外,還將持續壓迫台灣的外交參與空間,避免臺灣乘此空隙有所突破。但除此之外,台灣可能得以暫時喘一口氣,因為這次從這次兩會的定調看來,中共決定將去年「九二共識」定調為一國兩制並發動急統的方向大幅扭轉。將重點擺在復興疫情後經濟,以及將香港抗爭者作為主要敵人。
總之,經歷了去年賠了香港,又折掉台灣的教訓後,中共了解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政略上先港後台,各自擊破。而台灣的應變之道,可能得從中共的痛處,也就是與香港抗爭者一起凝聚反威權共感,並向對中共近年來對外擴張深有戒慮的印度、越南、美國等自由國家輸出。讓此共感成為鏈結自由世界的力量,為台港兩地抵抗中共侵略爭取寶貴時間。
作者 / 楊徽之(中興大學教研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