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為國中沒有申請過,高中部就不通過,畢竟什麼時候會發生病變誰也不知道,這點需要各界傳遞這觀念給執法與審核相關人員。另外,我也建議該個案可以尋找機構,以作為生活自理或者未來職涯的發展作準備,但因文章提到有多重障礙者,多重障礙者需要找的機構較多,因為障別不同的情況,自身需求會不同,且目前機構還沒有跨障別的專業,只有特定該障別的需求。
有關特教生就學的議題,以下先說某台中啟明學校退休教師的經驗。
「我讀中明那時候,還沒有所謂的升學班,職業訓練只有按摩,可是學習的功夫非常紮實,從國中開始訓練,我去那裡唸書的時候,上的那些文科,聽說是醫學院的教科用書,啥病理概論、病理個論、衛生概論,每一本點字書都好厚呢!」
「後來我們幾位希望升學,就跟學校爭取,才有了升學班,但也還是得學按摩,接下來我會寫這段回憶!我任教幾年之後,就以分科方式,便將學生歸類升學或就業兩種,後來收容的障礙學生狀況更為多元,所以又分了三個科別,我只記得其中一個叫做『實用技能科』,其他名稱我忘了。近幾年又增加智能障礙學生,就是一般說的『綜合職能科』學生,但此時的是障生來源漸漸稀少,科別編制也就有所不同,大概也就是綜合職能科,跟純視障的一個科別,視多障的另一科別,不管是否要升學,都在同一班,頂多上課分成升學與就業兩組,因為我不擔任高中直譖課教師,詳細狀況也不太清楚。」
接著再說說我自己的經驗。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有項「在家教育」政策,可供升高中的身心障礙學生申請。這裡談的是高中,我就把我那時的經驗說一說,其實並不是只有在家教育可選,有一個十二年教學安置的甄試,就如考基本學力測驗。這個安置甄試是針對身心障礙各障別而各有不同學校的開缺,有開出缺額,申請者就能填志願,我是當時透過此項甄試考上高中,會有考前說明會,而後進行考試。
新聞報導(連結),「去年全國共十四名學生提出申請,卻全數審核未過,多是希望學生到校上課或是先行就醫,今年又有十一名學生申請,正在審核中,但特教界普遍認為通過比例會很低,許多家長質疑『若在家教育不讓特教生通過,當初為何要有這政策?』」
只能說,有很多事情事中央與地方不一致的政策,或者法律不嚴謹使得沒人會怕法律或鑽法律漏洞;以我的經驗,在國小時的前兩年巡迴輔導老師不勤勞來輔導學生,父親去查相關規定,是每週須到訪二次,一直到小四才換到照法規來的老師,縣府特教課有巡迴輔導的設置,負責國中、小以及縣立高中的巡迴輔導,還依障別分類。
「特教生國中畢業後,可透過地方政府申請『適性輔導安置』在特殊教育學校或高中職特教班,其中在家教育的申請,要經由教育部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審核,若通過後,學校可派遣老師到家中教學。」對於這項措施,我的想法是,可能審核單位認為該生的家長不夠用心,或者決定休學,那麼也就不必要在家教育。又或者認為,沒有採行其他管道就申請在家教育,實在可惜。
文中描述,有校車接送,且離家十分鐘,家長可以送而不是讓該生自己走,另外也有交通費補助,我認為讓該家長能夠用點心陪孩子。以我的經驗,我讀的高中離學校十五分鐘車程,家人用汽車接送,我讀的是普通高中。另外有個建議,該生家長可以聯合其他家長將訴求向上面主管機關申請或陳情。以我過去經驗,在國小時,家父原來是想聯合同樣視障的家長成立巡迴資源班,但因國中、小的大多已送去特教學校,人數不夠,最後無法達成。這個事件讓我認為不去做就什麼也不可能,但若至少家長有做了努力就有機會,真的成功了將會是家長與障生永生難忘的回憶。
那篇報導裡舉的例子很多,個案不只一個,而我認為,不能因為國中沒有申請過,高中部就不通過,畢竟什麼時候會發生病變誰也不知道,這點需要各界傳遞這觀念給執法與審核相關人員。另外,我也建議該個案可以尋找機構,以作為生活自理或者未來職涯的發展作準備,但因文章提到有多重障礙者,多重障礙者需要找的機構較多,因為障別不同的情況,自身需求會不同,且目前機構還沒有跨障別的專業,只有特定該障別的需求。另外,我也發現,台灣的大部分機構都由身障者家長或者社工組成,很少有特教系出來的專業資源,這點往後應該要有所改進。因涉及層面廣,如果文中的學生或家長願意的話,歡迎可以互相切磋。
註:若為高中的部份,國立的高中可找教育部底下的特教小組諮詢。
作者 / 溱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