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背負學貸、房貸、車貸的人,不是傳統法律定義下的「苦人」,現行規定低收入戶已學雜費全免,中低收入戶部分補助,其他接近低收標準,但不符合的民眾可能要選擇學貸方案。政府不只資源有限,執行層面內也無法確實照顧到每個人,所以才推出不同程度的方案,盡可能將需要幫助的民眾接在社會安全網內。
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拋出高教「學貸免息」政策,太太李佳芬則在被民眾提問「萬一學生出國不還學貸怎麼辦」時,脫口說「政府就吞了吧,反正幾千億元都在浪費了」展現力挺丈夫韓國瑜政策的立場。不料,韓國瑜隔日卻表示「這是個形容詞!」想淡化以此為延伸,舉凡學貸、房貸、車貸都應該讓「政府吞了吧」的一系列政治嘲諷和網路負面討論。
仔細觀察,無論是韓國瑜最初提出的學貸免息,或李佳芬加碼「免還學貸」的免學費政策,不外乎是來自「莫忘苦人多」競選口號的論述延伸。希望透過政府的各種補助,驅動以高等教育為基礎的社會階級翻轉。本質上如同其他改善貧窮差距的措施,是將取自人民稅收做變相轉移,進行財富的重新分配。這也才有李佳芬所說要「政府吞了吧」的說法。
而「反正幾千億都在浪費」則是反映出另一個困境,究竟預算執行的效率如何、是否浪費,要不要設置停損點?預算目標、執行效率、以及執行所需耗用的成本,是著名「漏桶實驗」中檢驗的課題(連結)。顯然不同政策間的執行效率不佳與完全浪費,甚至以此為理由,挖東牆補西牆,是實質違反財政紀律。如果替韓國瑜、李佳芬想遠一點,為求勝選在野黨喊出政府可以吞了學貸、房貸、車貸,會不會使社會整體變得更公平,每個人經濟資源更平等,世上苦人變少。答案是顯而易見,不會。這種類似齊頭式社會主義分配方式,就連中國也早就放棄。
或者能夠背負學貸、房貸、車貸的人,不是傳統法律定義下的「苦人」,現行規定低收入戶已學雜費全免,中低收入戶部分補助,其他接近低收標準,但不符合的民眾可能要選擇學貸方案。不可否認無論哪一黨執政,政府不只資源有限,執行層面內也無法確實照顧到每個人,所以才推出不同程度的方案,盡可能將需要幫助的民眾接在社會安全網內。
補助運用的方式涉及政治經濟學中的「平等與效率」意味著「你必須要有所取捨」。在有限的「經濟餅」中做選擇,雖然大家常說「把餅做大」,可是問題在「錢從哪裡來」。實際上經濟餅就是代表社會稀有資源的最大「效益」。至於該如何把餅切割分配給每一個人,牽涉的是「平等」。就像社會中普遍對學貸免息或學費全免的疑問是否公平?
平心而論,這沒有正確答案,只有政策「可行與否」的選擇,以及平等與經濟層面的微妙平衡。畢竟民主制度和資本主義的社會,所產生公平、經濟的衝突不可避免,正如「平等與效率」一書作者,總體經濟學家亞瑟歐肯的名言,我們需要「在平等之中多一點理性、效率之中多一點人性」。不過,這不代表民眾要忍受毫無可能性的荒唐政見,大家也沒那麼好騙。
作者 / 邱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