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有了韓國瑜暴起暴跌的民調作為前例,郭台銘會更小心翼翼演出被設定角色。如此一來,往後勢必還會有更多無尺度秀下限的「親民」畫面曝光。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日前到桃園平鎮參訪生技公司,當場捥起袖子洗碗盤,洗完後還特地舔了好幾下盤子,似乎是要親身見證產品洗潔的效果與安全。
不過,最令人印象深刻卻是,媒體記者捕捉郭台銘伸出「舌頭」舔遍盤子的經典畫面。
總結郭台銘近期蹲下替記者綁鞋帶、跟雞排博士道歉,下鄉探訪民間友人等一系列,所謂「接地氣」的行動。應該不能發現,郭台銘除了仿效高雄市長韓國瑜補強與基層民眾的互動之外,更重要的是郭台銘已經開始營造「政治形象」。
無論是古代帝王或是現代民主領袖,都需要一定比例的支持度與聲量作為選舉底氣的支撐,而形象政治的管理,自然是不可放過的必修學分。希臘哲人柏拉圖,「將形象比擬為牆上的影子,是偏離真實的假象。」有鑒於多數民眾不可能貼身親近郭台銘,因此建立或是企圖扭轉目前的既定形象就是重要選舉的課題。
眾所周知,郭台銘過去的形象嚴格來說是正、反面評價參半。有作為成功企業家,商場「成吉思汗」美名,也有被冠上「血汗工廠」慣老闆的負面稱號。然而郭台銘身為全台首富,既得利益者的標籤與選民相對剝奪感的反差。
某種程度讓人難以親近,而參加初選以來的一個月,可以明顯看到郭台銘與其幕僚團隊急切地想改變民眾的刻板印象。事實上你被公眾怎麼想,要比你被公眾想成什麼更加重要。曾榮獲普立茲評論獎的作家威廉薩菲爾將形象界定為「公眾人物企圖將他自己傳遞出去的印象 ; 名聲商品化。」以選舉作舉例,郭台銘想藉此吸引選票。而且依最新民調,目前的扮演「平民」的形象設定,讓他支持度是不斷攀升直逼韓國瑜。
這一切的形象操作,還不包括郭台銘2018年以個人資金入主有線電視系統台背後,所可能造成對於新聞頻道的實質影響力。日前週刊報導鴻海群創與深超的爭議,截至目前為止只有少部分媒體集團跟進報導。如果說形象不是單純被投射出來,而是要讓選民所接受,實際上這種印象來自於媒體比例會遠大於來自候選人本身。
還好,形象操作是動態而非靜態。在新聞訊息、意象的交換過程中,民眾的對於政治人物形象的看法是瞬息萬變。任何一個聲望再高的政治人物旦夕之間就會民調坐上俯衝的雲霄飛車。正因為有了韓國瑜在議會備詢時被看穿手腳,民調暴起暴跌的恐怖事件作為前例,郭台銘會更小心翼翼演出被設定好的「角色」。
這場2020年的總統大選還沒開始,公關形象的戰爭可能早就開打。如此一來,往後勢必還會有更多郭台銘無尺度秀下限的「親民」畫面曝光。到時候就等著看,「人民頭家」的投票民眾能否區分「表演」形象間創造的虛幻真實。
作者 / 陳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