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若獨立成真,將使英國的國際地位更行衰退,歐盟會壓抑英國的外交影響力。
作者 / 林士清
蘇格蘭獨立公投未果,倫敦的唐寧街十號的首相官邸,近一個月來面臨內外交迫,首相卡麥隆鬆了一口氣,因為明年五月國會大選才能決定政權輪替,保守黨可維持執政地位,內閣不必因蘇格蘭獨立公投結果而向國會請辭,卡麥隆也必須表明會實現三大黨跨黨派聲明的承諾,但這次蘇格蘭獨立公投恐怕改變英國的政治文化,因為先前海外殖民地獨立不會改變英國體制,但蘇格蘭若成立成真,將使英國的國際地位更行衰退,歐盟會壓抑英國的外交影響力。
保守黨魁卡麥隆和蘇格蘭民族黨魁薩蒙德,因為各自深具政治信心,所以提前聯手開啟這齣蘇格蘭獨立公投的大戲,而薩蒙德則要面對心碎的獨派支持者。不過,蘇格蘭獨立公投也引起英格蘭的民族主義,對蘇格蘭的改革方案恐怕會喚醒英國民族主義,但倫敦寧可「動之以情」也不願對愛丁堡「威之以赫」,因為倫敦必須承諾給予愛丁堡更多的自治權線。事實上,蘇格蘭公投議題勢必成為明年國會大選的主戰場,在野黨可以向選民指責,保守黨差點讓大不列顛陷入分裂狀態,少不更事的卡麥隆勢必首當其衝,受到保守黨內資深議員挑戰。
蘇格蘭啟蒙文明觀念的形成與它在殖民史上的重要性。但是,為什麼蘇格蘭要從大英帝國裡獨立?筆者大致梳理「獨立派」與「聯合派」的意見。
贊成獨立者認為:首先,歷史上蘇格蘭的文化曾被打壓,被當成英國文化的一部分,應擺脫英國「鎖鏈」;其次,境內核武對蘇格蘭國土產生的壓抑,想撤走境內的英國核武主力「三叉戟核子潛艇艦隊」基地;第三,可支配預算:目前議會仍在倫敦的政府之下,獨立後就能自己支配預算,描繪蘇格蘭的國家願景;最後,經濟因素使然,因北海油田大半屬於蘇格蘭,儲量和產值驚人,但好處都被倫敦拿走,為英國帶來巨額收益;獨立後蘇格蘭可獲得更多稅收,北海油田被視為公投的關鍵戰場。
至於反對獨立的「聯合派」主張:獨立蘇格蘭的國際地位恐怕一落千丈,變成沒有影響力的小國,不僅很難立即加入歐盟,也難在國際舞台立足;其次,獨立後恐引發經濟衝擊,因為金融體系仍不健全,獨立後恐觸發資本外逃,衝擊本地市場和提高失業率;第三,蘇格蘭已與英格蘭融為一體,英國是最成功的社會和政治聯合體之一,沒有必要脫離,獨立後會損害歷史情感;最後,財政因素,因北海油田產量逐漸下滑,沒有倫敦補貼將無法維持公共開支水平,蘇格蘭必然面臨加稅。筆者在正反立論當中也發現「階級」因素,也促發蘇格蘭公投的結果,分析起來年齡層大、社會地位較高、經濟狀況良好的普遍且一致地支持聯合派,青年族群、藍領階級、經濟中低收入者反而陷入較大的分歧。
台灣近年來的輿論其實很關切蘇格蘭獨立運動的現象,國內知名評論家南方朔先生,時常以蘇格蘭與英格蘭共創「大不列顛」的競合關係,作為台海兩岸未來政治發展的座標,認為在「啟蒙時代」及「工業革命」時期,實際上是蘇格蘭人啟動了大不列顛的輝煌,大英帝國在全球崛起的過程中,蘇格蘭人確實居功厥偉。日不落國或許已經喪失帝國的輝煌而只剩餘蔭,但是倫敦仍然依循帝國智慧,積極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之以利」地處理蘇格蘭獨立公投的問題,甚至給予蘇格蘭更高的自治權線。是以,猶如19世紀的蘇格蘭人之於大英帝國崛起,20世紀的猶太人對美國豎立全球霸權的新頁,21世紀的台灣人和逐步崛起的中國要發展何種關係?或者,選擇浪子不回頭,從此在政治上與中國劃清界限,也正在型塑的台灣民族主義如何思考,頗值得玩味。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