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台灣職場的社會觀察—人人為我為人人

  • 時事
  • 民意

每個國家的競爭力,是來自於每個國民的人性和生活經驗。

我2012年回台灣工作到現在,遇過的每一個主管,不分黨派,不分男女,不分職位,不分南北,都讓我覺得:不要思考,照著做就好,其他的都是我的藉口。

台灣職場有許多特殊現象。 圖片來源:BuzzOrange
台灣職場有許多特殊現象。 圖片來源:BuzzOrange

拿到阿姆斯特丹社會學系碩士後,我的第一份工作在中國的台商企業,隔年輾轉又去了印尼的台商工作。我入學的那一年,阿姆斯特丹大學依稀排名全球第36名,台灣大學依稀是第96名,也是前100 名內唯一一所台灣的大學。

在台灣,我們總用奇怪的數字,合理或不合理化奇怪的現象。(台灣人特別喜歡用沒有人在意的排名當指標)

以下的這個故事要從2013年我回到台灣後要找的第一份工作說起。

我面試了很多工作。其中一份面試是在郭董投資的面板企業。當時我通過了人資的審核,第一次到用人單位與初階主管面談。主管看了我的履歷與人資給的考試結果後,抬起頭來,對我說:我們這個工作只需要多益成績500,你963分,剩下的463分我們用不到!

這位主管對我的學經歷很有興趣,接著問了我很多問題,但都與工作無關。

三天不到,我被通知通過人資與初階主管的面試,要我準備第三關面試。第三關的面試我需要對五個主管做一個「分析應採購PC還是MAC」的簡報。我做完簡報後,五個主管,不分階級、不分部門、不分男女,一致批評。一個人要批評至少兩點要不然還不算有參與我的面試過程,連簡報的用色都批評!

一個禮拜後我被通知錄取,並被告知一個比我預期還要來得高的薪資。

最後我在要報到的前一天打電話給人資,並告知不會去報到。對方問我可不可以告訴他不願意到職的原因,我老實的告訴對方:還沒去上班就被罵的體無完膚,去上班還得了?

後來我在2014年輾轉的北上並得到一個相當好的機會,一個我夢寐以求的工作環境,真的是一個做夢也想不到的好機會。

但每天的工作內容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冗員,非常冗的冗員,冗到我覺得思考任何問題都沒有意義。坐在辦公桌前想要用上班時間偷偷為自己好不容易經營了的超過一萬按讚數的社會學粉絲頁寫一篇文章,都覺得自己寫出來的文章大概也是廢文或冗文。

那個夏天,我從大學時就認識了十幾年的法國同學舉辦婚禮,我硬著頭皮請了一個禮拜的假,和當時的男朋友(現在的老公),七天來回法國參加婚禮順便拍婚紗。

短短的假期,長途的飛行和時差,收假回來,散盡了家產,我望著莫大的辦公室。

這麼冗的我,有一天半夜在得知教育部裡有學生被困在裡面,衝去教育部幫忙打電話聯繫,請當時還是顧律師的顧主委支援,剛好被民視新聞嘟麥上了新聞。隔天上班打瞌睡,被主管發現,於是被警告說辦公室所有人我請最多假,上班還打瞌睡。不久後,我被調到一個比當冗員還要冗的職位,冗到我開始懷疑我的能力,但卻也連病假都不敢請了。

從前一年秋天到隔年冬天,我跟老公窮到下班後去開『共享經濟計程車』,並做『充氣床及早午餐』二房東。於是在那個夏天參加了一場公司在台灣辦的的一場房東聚會。那個公司,在那一年,是全世界第三大的獨角獸公司。(台灣人特別喜歡用沒有人在意的排名當指標)。

那一天晚上我和老公下班後急急忙忙的在晚會開始前到達,找個一張桌子坐了下來。我對著對面的一個外國人說出台灣『充氣床及早午餐』房東的無奈跟困境,並表示如果可以的話,我非常希望能夠做些什麼改變現狀。

在其他的房東一個一個離開後,我覺得像是終於找到「了解我在台北偷偷摸摸的做房東,而且是當二房東被真正的房東掃出家門連訂金也沒辦法全部拿回來的痛苦」訴苦對象。

當我正講話講到有點無奈的時候,對方遞給我他的名片,我才知道原來對方是來自美國『充氣床及早午餐』的大主管。離開後,老公接著去開『共享經濟計程車』,我回家睡覺。

隔天一早,我手上拿著連被吃都很冗的早餐等電梯要上班,接到『充氣床及早午餐』台灣主管的電話,告訴我因為美國主管晚上要趕回美國的飛機,可不可以請我下午四點去和他們談一談?

那天之後,過了一個月,我離開了當了好久的冗員生活,飛往新加坡做員工新訓然後回到台灣。從找辦公室開始,成為在這間直到今年都還沒有辦法在台灣正式成立公司的獨角獸,當時在台灣唯四的員工之一。

實際工作內容因為當時也是一個新創且無法用中文表示的職位: 「community organizer」,已經忘記到底做了哪些事。只記得在那個時期的我非常痛苦,常常被台灣主管要求一些不合理的事情。

例如那一年的中秋節,為了美國高階主管來台灣開記者會,忙了好一陣子。得知台灣主管說辦完記者會就可以放假,我跟老公開心的訂了機票飛去長灘島度好不容易得來的假。那一次的記者會,『充氣床及早午餐』台灣的主管請了台灣最大的廣告公司寫了記者會講稿,要這位美國來的大人物在台東市的記者會用中文說出:「台灣,好山好水,好漂亮!」

我在記者會前一天告訴這位美國來的大主管,台灣東部沒有外國人去住『充氣床及早午餐』的民宿是因為交通不便,不是公司的問題。

然後,我就成為改記者會稿子的「始作俑者」。

收假的前一天,傍晚六點,我在長灘島機場,飛機正要起飛。微弱的網路傳來台灣主管要求隔天中午要交記者會這一段時間的檢討報告。我在機場急的跳腳!為什麼放人去度假,卻在收假前一天,而且當天還是星期天,被告知隔天要交圖文並茂自頭到尾的報告?

我不夠奴,不夠配合台灣主管幾個月以來許多無理的要求,於是我寫信向美國主管求救。我當時很天真,真的是因為我快要被許多無理的要求淹死,加上外國公司在台灣沒有成立公司,我沒有得到勞基法的保障而申訴無門,所以求救美國主管。

可想而知,我變成越級報告。最後被台灣主管告知:主觀意識太強。

於是被遣散。

輾轉到了2017年年初,新政府有新的部門成立。誤打誤撞,還看不清楚發生什麼事,就上了某個新單位的崗。

我記得過了好幾個月之後,被當時主管的前同事遇到,對方問我:你主管XXX有沒有欺負你?

當時,我因為有睡眠的問題,被主管要求要定時去新店的山上看某位師姑。每次去跟師姑說我的困難,師姑會閉上眼睛幫我做法,並念念有詞的說:該處理的總處理!(台語)

我去的很無奈,開車載我去的老公,更無奈。

外交部邀請駐台外媒採訪該單位,我負責接待。該單位出季刊,我負責翻譯校稿。做要放在台灣外館用的小折文宣,我要做草稿。國外官員來台灣訪問該單位,我負責接待代墊餐款。

幫主管買早餐咖啡忘了附奶油球挨罵。乾麵買成湯麵被罵。墊錢買餐點不打緊,還要墊錢買主管私人電腦。常常下班要騎機車送主管電腦回她家到警衛都認識我了!連假前還被要求幫忙下載韓劇給主管放假看!

一切被莫名其妙的要求,當時也不知道冒著颱風用騎機車送主管電腦回她家,只是約聘的我,如果在路上發生意外該怎麼辦?可是,這時候的我,連被檢查出來有腦下垂體瘤,要照MRI都不敢請假去照了!

無論任何要求,還是要跟主管說:沒問題!馬上來!

我深深感受到,代墊一堆錢,領薪水的職員實在很為難。因為我的房租沒人幫我代墊,我的伙食費天天用現金支出。

同事在一起,難免會抱怨主管。

以前我自己在國外工作當主管的時候,也常常聽到屬下抱怨我。在加拿大的時候,甚至被當面用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言語嘲笑。我也是笑笑的。

那一天,是在看完被要求定時去看的師姑後沒幾天。當時的LINE沒有回收訊息的功能,我跟同事私下互相抱怨彼此的主管,傳錯視窗,抱怨主管的話不小心傳給到跟主管對話的視窗。

過沒多久,被請進去辦公室,主管問說:你要自己離職還是要我告訴人資?

那份工作,就做到當天下班。當週當月都沒有做完!

聽說後來我那個職位的工作量,那位主管要請三個人來做。

終於結束在台灣悲慘的求職歷程。閒閒沒事在家,我終於如願以償的懷上了一個小生命!為台灣二戰後以來出生人口最低的2018年,貢獻一個新生兒。(台灣人特別喜歡用沒有人在意的排名當指標)。

小生命的到來,帶給我們全家人無與倫比的感動。見證了生命的誕生,初為人母的我,終於能將過去看淡,娓娓到來,細細品嚐,好好感謝。無奈,卻覺得一切都很好笑!

終於發現:每個國家的競爭力,是來自於每個國民的人性和生活經驗。

我所訴說的我的故事,是成千上百萬個活在令人無奈的儒家思想下或奇怪/妙思想下的主管的其中一個。更多上班族求職和工作的故事,沒有被任何無奈於現況的人提起。

我們活在一個,外媒所說的:「可以公投參加奧運國名」,的國家。三個有關勞動權益的議題,卻連公投連署門檻都沒有通過。勞動權益受到霸凌,勞工被要求要溫良恭儉讓,還要有忠孝節義,沒事還要長幼有序。

台灣亞洲職場性別平等排名第一名,不也只是代表不分性別不分年齡,台灣所有勞工都受到歧視而已嗎?

北漂很辛苦,只能租不堪稱為家的房子,難道西漂去中國的台灣勞動人口才是被挖角的高級人才?

台灣擁有世界最密集的大學,基本教育教得太深:一輩子用不到開根號,一輩子也背不起來所有數字的平方。基本教育卻又教得太淺:英語系畢業的市長覺得叫菲律賓人瑪莉亞沒有歧視的問題。

老闆覺得台灣沒有人才,勞工覺得薪資太低。大安區動輒一坪最低七十萬的房價,是受薪階級一年的薪水,還要不吃不喝。

我跟老公出生在台南。四十年前,我們家36坪的國宅用兩百萬買到,四十年後,變成六百萬。

四十年前台北36坪的大安國宅,四十年後變成受薪階級無止盡幻想也買不到的國宅。

台北市富豪一千五百人,排名全球第八大富豪城市(台灣人特別喜歡用沒有人在意的排名當指標)。

國產車一台五十萬,一個車位要三百萬!

勞動的意義,在於「我為人人」,勞動的結果,在於「人人為我」。

但在台灣,勞動的本質是:「人人為我為人人」— 人人都希望你成為為別人而活的人。

作者 / 凱西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勞工權益 台灣 社會 職場
2019-03-10 凱西

Post navigation

[轉] NHK專訪:暴走的假消息 → ← 稅收創新高 填不了財稅黑洞

Related Posts

強化刑滿出獄犯罪人管理監督機制 防悲劇再生

苗栗日前發生48歲男子持刀隨機砍傷人案件,犯嫌10年前就在同地點以同樣手法犯案,出獄才半年就重蹈覆轍,引發輿論譁然。本案突顯現行針對刑滿出獄犯罪人的管理監督機制闕如,亟需補強。         我國出獄的犯罪人大致可分為「假釋出監」與「刑滿釋放」兩類型。前者按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管束」,在保護管束期間,由執行保護管束的觀護人對假釋出監者實施訪視或約談,以進行監督與輔導,如渠於假釋期間故意犯罪受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或違反保安處分執行法第74條之2明定應遵守事項且情節重大,都可能導致假釋受撤銷,需重返監獄執行殘餘刑期。至於如本案犯嫌般的刑滿釋放犯罪人,雖有各地的更生保護會提供輔導就業、短期安置、資送回籍等協助,然而該會屬財團法人的公益機構,並無法定強制力,因而欠缺監督管理機制。         針對本案般曾吸毒、具暴力傾向且因在監表現惡劣未獲假釋的犯罪人,因其刑滿釋放後再犯罪可能性高,應考量採行刑法中替代或補充刑罰的手段:「保安處分」。相較於刑罰係針對犯罪人過去之犯罪行為科以之處罰,而保安處分係針對犯罪人之危險性,為預防其未來犯罪,危害社會大眾安全,所實施之保全或矯治措施,如刑法第91條之1即規定性侵害案件受刑人,於徒刑執行期滿前,經鑑定、評估,認有再犯之危險者,經法院裁定入相當處所進行強制治療,且強制治療之期間至再犯危險顯著降低為止,目的即為防衛社會安全,故應將此種保安處分擴及惡性與再犯危險性均高的暴力犯罪人。此種犯罪人如服刑屆滿前經暴力風險評估有再犯之虞者,應先令渠至專業醫療機構接受認知輔導教育、情緒管理與衝動控制及戒癮治療等輔導或治療,至改善引發暴力的扭曲認知思考為止。         再者,若此種犯罪人重返社區,實有必要強化監控力度,應考量由地檢署對其執行科技設備監控,並與警方監視錄影系統介接,以即時掌握其行蹤與動態,一旦發現有攜帶刀械、投擲危險物等危害行為,警方就可即時制止,防堵傷害產生或擴大。 作者:王昱培

當跨國企業遇到部落級政府:看輝達投資士北科一案的荒謬

當全球矚目的科技企業輝達(NVIDIA)選址或與地方政府合作時,往往需要與當地政府構築制度合作、規範協調與利益共享機制。然而,若地方政府模式如「部落級管理」般僵化、程序不透明、權責混沌,這樣的對話就會淪為單方面拉扯與鬧劇。近期台北市政府在某些政策與招商案上的操作,正展現了一個都市典型的困境:跨國企業遇到部落級政府,實在讓筆者無言以對。 跨國高科技企業奔馳前來來台設點,往往希望取得穩定的投資環境、明確法規預期與高效率的政府服務。這是一條雙向契約:地方政府提供土地、稅務優惠、公共基礎建設與行政協助,企業則帶來資金、就業與產業升級動能。當一方失聲、另一方不得其回,契約精神即告破裂。面對讓人無言以對的地方政府,可能在以下幾方面暴露短板: 首先,制度流程不夠清晰,若政策說明不完整、地方審查程序繁瑣、跨局處協調障礙多,企業可能等不到回音; 其次,利益分配不透明,地方政府常在招商談判中提出若干條件(如建設義務、土地回饋、稅收分成等),若未預先公開企業與政府權責,洽談過程很容易被質疑「暗盤交易」或利益輸送。       第三,權責界線模糊,台北市政府若對某些區域或地方自治單位,卻因管理權責分散、自治能力強,市府在招商時可能無法快速介入或協調。這種「部落級」狀態,實質上降低了跨部門整合與效率。       第四,政治風險高漲,尤其碰到地方選舉、議會動態、居民抗爭壓力,可能使政府在招商案進度中遲疑或變卦,使輝達投資北士科面臨政策不確定性。 類似輝達這種跨國企業與部落級政府的權力博弈,台北市政府表現得像「部落級政府」一詞,筆者借用來形容那些在特定區域擁有強大自治或遊戲規則制定權的地方勢力:視招商為談判、視資源為自留地、視流程為談判籌碼。這種模式與跨國企業的制度化邏輯常有衝突。台北市作為我國首都,一直被視為制度化、專業化的典範。但若在招商與重大產業布局上,仍呈現部落級政府運作型態,那對城市治理是一大警訊:乃治理效率被削弱,招商、審查、跨局處協調、公共設施提供、環評與後續監管等,要做到「一案到底、快速回應」,不能靠個別協商,而應仰賴制度設計。 部落級政府若讓每案都成為「談判個案」,長期下去會拖慢整體招商速度與信賴度。為了避免「跨國企業遇到部落級政府」的困局,以下是筆者建議政策建議:首先,建立招商條例與公開準則,制定一套明確、公開、可追蹤的招商與合作條約準則,避免每案都必須重新談判。政府應預先公布招商條件基準(獎勵、回饋、土地使用、稅收分成等),企業可依據這些基準自行評估風險;再者,「跨部門整合窗口」與「一站式審查制」對重大科技事業或投資案,市府應設立專責窗口或整合小組,負責跨局處協調、法令排除、進度管控等,免去企業來回奔波與資訊斷層。 輝達若選擇在台北投資或合作,而市府無法依法回應、制度化接軌,那跨國企業與地方政府間的對話即使未破裂,也極可能陷入尷尬的默契僵局。這樣的場景,是一座都市治理的縮影:當地政府若仍以部落級方式操作關鍵招商案,那麼城市將失去制度魅力,難以成為跨國企業青睞的智力熱土。對台北而言,筆者憂心地認為倘若不在招商制度、公共治理、資訊透明與跨部門協調機制上升級,未來即使再多跨國企業落腳,也可能因彼此理解落差被挫敗。輝達或其他全球科技巨擘,不必也不應被迫默守沉默;而台北市若真想在國際舞台捍衛都市品牌,必須告別部落式管理,迎向制度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未來。 作者:林士清

救災以外,花蓮馬太鞍的原住民族觀點

9月23日爆發的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讓全國人民的目光焦點都在這個東部偏鄉,尤其在媒體上看到,搭乘台鐵前往光復站的成千上萬「鏟子超人」,這些畫面感動無數台灣民眾,甚至引來外國媒體報導。不過,外界很少注意到以當地原住民族為主體的聲音,也不關心在地部落的歷史脈絡,甚至在無意間接受媒體與網友對原住民族的「微歧視」(microaggression),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媒體說的花蓮縣「光復鄉」,顧名思義,是戰後所謂「光復」才出現的外來新地名,缺乏在地的文化意涵。其古地名為「馬太鞍」,源自阿美語Fata’an,意指「樹豆」,因為阿美族的祖先發現此地盛產「樹豆」,成為重要的糧食來源。實際上所謂的「光復鄉」,約有一半人口是原住民族,其中有兩大阿美族部落世居於此,除了馬太鞍部落,另一個是知名的太巴塱部落(阿美語Tafalong,意指白螃蟹)。因此,當地原住民族曾有將「光復鄉」正名為「馬太鄉」的倡議運動,然而尚未成功。所幸一些網路意見領袖注意到這一點,有意識地使用「馬太鞍」這個原鄉地名,而非「光復鄉」。 其次,在網路流傳的災區短影片,出現當地原住民族居民在救災過程苦中作樂、自娛娛人的畫面,譬如拿出啤酒請「鏟子超人」一起喝,底下的網友留言出現兩種觀點:第一種是漢人沙文主義的惡意歧視,這必須檢討與批判,不必多論;第二種是出於善意,稱讚原住民族的樂觀幽默、熱情好客云云,但這卻隱含著「微歧視」的危險。 所謂的「微歧視」,是指表面上看似微不足道或無心之過,實際上卻具有負面歧視意味的語言或行為。「微歧視」的特徵是涉及地位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而其內容往往不被主流社會認為是冒犯或歧視,因此常被視為玩笑話。 以前例而言,當地的原住民族居民為了回饋救災的「鏟子超人」,拿出啤酒共飲,這是人之常情,卻容易導向原住民族愛喝酒、及時行樂的刻板印象,忽略了這只是漫長的救災過程之中,暫時紓壓的一個微小片段。 原住民族面對巨大的自然災害,與漢人同樣有負面情緒,無論是無能為力、難過或憤怒,不應簡化為單一的族群特質,就像男性要陽剛、女性要溫柔的性別偏見。外界需要尊重原住民族自己的聲音,並把焦點放在導致當地居民處於社會弱勢地位的結構性因素。 作者:尚智  

棄保效應浮現?國民黨主席選舉的「選票博弈」?

      國民黨主席選舉已進入最後倒數階段,原本被認為勢如破竹的鄭麗文聲勢近日遭遇重挫警訊,黨內暗潮湧動,棄保效應似乎悄然浮現,成為左右勝負的潛在關鍵。這場選戰在多角競爭的外衣之下,實則是派系競爭再分配的博弈現場,誰抓到「流動票」、「棄轉票」,誰就可能勝出;而非重構黨理想及政策路線。         最近有媒體公開一份全黨員民調,顯示鄭麗文以約30% 支持度領先群雄,遙遙領先郝龍斌、羅智強等人。畢竟近期鄭麗文對綠營展現強硬、比深藍更深藍,在兩岸立場上更加激進,間接影響羅智強民調。羅智強與鄭麗文在政治風格與支持圈重疊頗多,甚至吹起「棄羅保鄭」或「棄羅保郝」風向,意在討好深藍選民,然近期因鄭希望拜訪力倡親美、偏保守的日本新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犯深藍選民大忌,也許他們倆人都成為被棄保對象。        所以重現棄保效應,須了解國民黨主席選舉制度本身。根據黨內作業安排,這次選舉採「全國黨員直接投票、單記相對多數」制度。這意味著,每一張黨員票都相當重要,任何被忽視的票源都可能成為勝敗關鍵。然而,黨員結構本身也導致票源的重構空間被限定。據媒體報導,目前國民黨約有 33 萬名黨員,其中六十五歲以上並免繳黨費的長者約占 22 萬人,是所謂的「正統黨員」基數。真正能動員的票源,往往是在其餘約 11 萬名較具流動性的年輕黨員或地方自主黨員;換言之,誰能在這11萬票中動得票,就能左右整體佈局,尤其與地方派系綁定較深者。    因此,本次初選候選人中似乎主觀認為,只要放大自身優勢、壓縮對手空間,就可能發起暗中的票源拉攏、士氣動員、或釋出退讓訊號,刺激可游移之選票。然而,即使某候選人正式退選或釋出支持,也未必能完全引導票源轉向,事實上,藍營面臨長期結構問題即信仰動搖、兩岸敘事、醬缸文化、與地方坐大使中央式微等危機。   從其支持者組成可看出上述危機,深藍黨員是因仇視民進黨而不得不繼續支持藍營,然隨著九二共識逐漸失靈,國民黨與中華民國神主牌結合的媒介,主要是憲法中增修條文的「統一前言」,大中華國族意識仍如幽靈一般縈繞在國民黨身上,這卻與台灣主體意識背離,使該前言成為法律上一只具文。同時覬覦對岸統戰紅利與本土選票使近十年來藍營難以左右逢源,僅能被動祈禱綠營執政不力或卑微地祈求白營施捨年輕選票,如這次郝龍斌蔚藍白合呼籲柯文哲放下細故,共同下架民進黨。國民黨在國族論述上混亂,仍堅持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來麻痺選民,久之仍須面臨中美對抗現實,台灣必須選擇明確立場,深藍選民看著藍營未重塑一條新兩岸路線,想必心有戚戚焉。      至於藍營地方或年輕淺藍,前者基於過去派系共治延續的同盟關係,他們在護誰能帶領藍營贏得地方及中央大選,自己將在地方分一杯羹。年輕人則是最游移部分,畢竟藍營故步自封已久,加上與對岸「剪不斷,理還亂」的模糊關係,總使年輕支持者卻步。     從本次初選進行為止,藍營似乎沒意識到政黨理念是大於暫時選舉勝利與利益分配,試想,昔日綠營從1980年代崛起迄今,黨內面臨派系分裂、大角出走、多次敗選、台獨黨綱爭論,大體然卻堅持初衷,使人一見民進黨就聯想民主、本土自主性及進步價值,曾深陷多次危機總能熬過去,歸因於對建黨理想、本土化堅持,不選擇既要兩岸交流紅利卻又垂涎台灣政權,足供藍營當局思考。 作者:風林火山

Recent Posts

強化刑滿出獄犯罪人管理監督機制 防悲劇再生

強化刑滿出獄犯罪人管理監督機制 防悲劇再生

苗栗日前發生48歲男子持刀隨機砍傷人案件,犯嫌10年前就在同地點以同樣手法犯案,出獄才半年就重蹈覆轍,引發輿論譁然。本案突顯現行針對刑滿出獄犯罪人的管理監督機制闕如,亟需補強。         [...]

More Info
當跨國企業遇到部落級政府:看輝達投資士北科一案的荒謬

當跨國企業遇到部落級政府:看輝達投資士北科一案的荒謬

當全球矚目的科技企業輝達(NVIDIA)選址或與地方政府合作時,往往需要與當地政府構築制度合作、規範協調與利益共享機制。然而,若地方政府模式如「部落級管理」般僵化、程序不透明、權責混沌,這樣的對話就會淪為單方面拉扯與鬧劇。近期台北市政府在某些政策與招商案上的操作,正展現了一個都市典型的困境:跨國企業遇到部落級政府,實在讓筆者無言以對。 [...]

More Info
救災以外,花蓮馬太鞍的原住民族觀點

救災以外,花蓮馬太鞍的原住民族觀點

9月23日爆發的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讓全國人民的目光焦點都在這個東部偏鄉,尤其在媒體上看到,搭乘台鐵前往光復站的成千上萬「鏟子超人」,這些畫面感動無數台灣民眾,甚至引來外國媒體報導。不過,外界很少注意到以當地原住民族為主體的聲音,也不關心在地部落的歷史脈絡,甚至在無意間接受媒體與網友對原住民族的「微歧視」(microaggression),值得我們深思。 [...]

More Info
棄保效應浮現?國民黨主席選舉的「選票博弈」?

棄保效應浮現?國民黨主席選舉的「選票博弈」?

      國民黨主席選舉已進入最後倒數階段,原本被認為勢如破竹的鄭麗文聲勢近日遭遇重挫警訊,黨內暗潮湧動,棄保效應似乎悄然浮現,成為左右勝負的潛在關鍵。這場選戰在多角競爭的外衣之下,實則是派系競爭再分配的博弈現場,誰抓到「流動票」、「棄轉票」,誰就可能勝出;而非重構黨理想及政策路線。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