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開幕茶會的特別之處,它不只是見證了一家新診所的開張,而且是一種新的醫療模式的興起。他的診所等於在跟同輩醫師大聲說,在健保體系以外,自己開業是可行的。
作者 / 綠角財經筆記
這個中秋假期,綠角參加了萊源神經修復中心新診所的開幕茶會。會中見到許多老朋友,也認識了一些新朋友。其中診所負責人陳醫師與受邀的蔡依橙醫師的簡短演說,則是意外的收獲。
陳醫師說,在他還在醫院工作的時候,曾花了兩週的時間,為一位腦出血患者找到,為什麼明明出血已經得到控制,卻仍意識不佳、無法拔管的原因。
最後找到的那個原因,實在是相當罕見。對症下藥後,患者狀況顯著好轉。
身為一個醫師,聽了這個故事就會知道要找到那個原因,就要花費許多的思考與精力。
而身為一個台灣的醫師,你也會知道,多為患者做這些東西,目前的健保給付系統,幾乎是不會多給你任何報酬的。
也就是說,當一位醫師花費更多心力,讓這個患者日後的生活品質大幅進步,讓他離開了原先認定下半生都要靠呼吸器的命運,也讓健保省下了每年高額的呼吸照顧費用,他是幾乎不會得到什麼報酬與補償。
這樣的醫療照護系統是有問題的。它不鼓勵醫師針對單一患者,做太多的努力。
陳醫師就想,為什麼要這樣?
於是他決定開業,而且不是健保診所,是自費診所。
他以一己之力,跳出健保系統,做出對這個系統的”建議”,走出另一條可行的道路。也讓同行醫師看到另一種可能。
他也讓願意認同醫師的患者,有健保之外的另一個選擇。
一般的共識是,假如你在台灣醫界,可以用自費模式,針對健保有給付的醫療項目收費,那通常這位醫師已經是這方面數一數二,非常有名望的人士,才有可能這麼做。
陳醫師以自身的醫術為靠山,三十幾歲,就開設自費診所。而且,已經獲得一些成就。我這次參加的,是第二家診所的開幕茶會。
這就是這個開幕茶會的特別之處,它不只是見證了一家新診所的開張,而且是一種新的醫療模式的興起。
他的診所等於在跟同輩醫師大聲說,在健保體系以外,自己開業是可行的。
他也等於跟患者說,想要離開健保,找尋其它的非健保體系醫療也是可行的。
陳醫師的特異之處,就在於,他是完全的行動派。他看到可能的解決方法,並著手去做。
現在看,他已經得到初步成功。但剛開始時,一定是無法確定是否可行。這麼做,是放棄一條相對穩定的路,以自己的資本與歲月為賭注,看看能否成功。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不要低估成功所需要的代價,歷史可能是走另一條路。
健保可能以為它已經將全台灣的醫師掌握在手中。醫師只能隨著它愈縮愈緊的手,慘叫哀號,無法逃脫。患者也只能接受健保界定的醫療水準。
錯!
陳醫師,就是一個逃離之後,而且還活得更好的例子。
在這裡,衷心祝福陳醫師事業成功,為更多患者創造更高的生命價值。
後記:
以下這段文字,是診所負責人陳醫師當初在開業後一年寫下的文字。經陳醫師允許後,在此與大家分享。
「有朋友,同事問我,為什麼這麼有自信?
我的從容與自信並不是因為我有把握可以創業成功,而是因為我知道這是ㄧ個創造價值的旅程,讓我的生命活得深刻。不管有沒有所謂的”創業成功”,對我而言都是相當值得的旅程。
這樣的想法給了我從容,也給了我勇氣。隨著醫療計畫經濟的因素,必然產生許多的盲點與漏洞,造成醫療崩壞,使得醫療的價值與利潤脫鉤。
舉例而言,明明覺得對病人很好的治療,但是健保給付太低,甚至帶來虧損, 就算醫師願意做,醫院也可能不歡迎。
同樣的道理,有些醫療對病人實在不太需要。但是因為體制的漏洞,反而利潤很高,自然會誘導醫師或醫院去衝量。
Clive Chen Clinic創立的目標就在於將價值與報酬緊緊結合。我們要創造ㄧ種機制,透過為病人生命創造價值來獲取報酬,不是透過藥品也不是單純透過術式,因為沒有細心評估病情就匆匆給予病人的藥品與術式,對病人是沒有價值的,甚至是有害的。
記得創立之初,我跟學弟妹講, 我要ㄧ步ㄧ步證明給大家看,追求良善,為病人的生命創造價值,還是可以有報酬,甚至可以有更高的報酬。
當然,我會這麼講,是因為我不只是ㄧ個神經外科醫師,也是個經濟學人。經濟學人的重大任務就是透過機制來創造價值,創造多贏。而我更是個神經外科醫師與疼痛醫學醫師,我自然會努力地為神經外科與疼痛治療的領域創造價值, 創造多贏。
創立之初還跟朋友同事說,只要每個禮拜,我們有為ㄧ個病人的生命創造價值,Clive Chen Clinic就會繼續經營下去。創業已將屆ㄧ年,這句話依然堅定。(寫於2013年3月1日)」
(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 /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