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否該正視自己是賭盤上的玩家而享有話語權,抑或玩家在賭桌上所重視的忠實搭檔,但絕非淪為賭桌上叫價的籌碼。
作者 / 林士清
陸委會副主委去職一事牽涉敏感,不僅涉及為財團赴對岸投資關說之疑雲,更涉及對中國大陸問題之敏感性甚重。陸委會所轄權責事務涉及兩岸關係的敏感事務,光是副主委便有特任、政務、事務之分,相關所係屬於國防、外交、兩岸、國安等體系之機構,皆直屬於總統權限範圍,更涉及台灣是否在國際勢力平衡中已傾向某一方之國家安全疑慮。
國家安全,作為一種隱含政治神秘性含意的政治詞彙,鎖在菁英議程而似乎難以窺探其權力運作之策略,此種神秘的隱喻,更是論述賦予國家為保障廣義安全的積極負有整體擔保責任。根據「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修正後的第二條的條文意涵,可知我國的國家安全範疇,包含國防、外交、兩岸關係及其重大變故事項,可謂模糊的立法旨意,授權國安機關以彈性方法去處理動態而複雜的安全議題,關鍵終究是國安戰略背後的思維哲學。
若干國內外的學術文獻,積極去探討各項國家安全的實際法制運作抑或國家安全的戰略思維。筆者曾注意到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馬政府的國安戰略的掌舵者,闡述執掌國安會的戰略思維,尤其「和中、友日、親美」作為三大政策的主軸,台灣的處境卻為「三大之間難為小」,三方力量加起來有40%,而台灣只有1%,蘇起強調「如果與其中一個鬧翻,其他兩個恐怕也不會理你!」
回數歷史的軌跡,台灣雖歷經各方國際勢力的角逐,但始終都是各帝國主義與殖民政策下的邊陲。早期的台灣,實乃中華帝國朝貢體系的核心下,消極統治的化外邊陲之地;近代的台灣,成為日本帝國主義向外擴張的象徵,即便引入許多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依舊是南向政策跳板的殖民地;韓戰之後的台灣,國民黨擺脫內戰失利陰影的泥沼,受到國際結構變遷下的冷戰對峙,成為美國刻意扶持的勢力範圍,但也難正面闡述台灣是美國戰略利益的真正核心。
細細反思當前台灣的實力,是世界排名第十八大的經濟體,外匯存底高居第四,由後進國之姿快速發展成為已開發國家,其底蘊紮實的民間社會與經貿實力的雄厚強勁,在全球化發展進程中扮演著活潑的主體,在全球產業鏈分佈中,有著難以忽視的角色。更自豪地說,台灣人從來沒有像現在如此顯著於國際社會與國際組織間;台灣人亦從沒讓在大陸的中國人如此的望其項背,思索短短不過百年間,台灣人竟然後來居上的姿態,大舉投資攻佔中國市場,甚至成為維繫文明的高地。
其實,筆者倒是希望顯明台灣在客觀發展軌跡上,面臨過去日本帝國主義南進政策的跳板、當前美國帝國主義護航亞太利益的籌碼,抑或未來中華帝國踏入海權國家的指標,其地緣政治意義在於乃三方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戰略核心。但值得筆者深思的是,台灣是否該正視自己是賭盤上的玩家而享有話語權,抑或玩家在賭桌上所重視的忠實搭檔,但絕非淪為賭桌上叫價的籌碼。台灣或許是中華帝國與日本帝國的邊陲,卻是東亞出入世界的核心,對於台灣的國安戰略論述,或者是陸委會副主委拔官一事之後續處理,希望不是弱者以乞憐態度面對美、日、中戰略大三角的消極回應,這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國安政策。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