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分析這些用戶數據,政府與企業都想要預測網民的行為模式,好運用在選戰佈局與行銷策略上。當然,這許多時候會踩到隱私權的底限,西方與中國皆然,但當隱私爭議真的出現時,雙方企業的反應可說有天壤之別。
在3月26日的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上,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發表了一番驚人言論:「中國人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有那麼敏感,很多情況下他們願意用隱私交換便利性,那我們就可以用數據做一些事情。」立刻在網路上招來一片罵聲。
若和近來臉書的個資洩漏事件做一比較,百度的態度就更顯得荒謬可笑。美國及英國媒體日前披露,一間名為「劍橋分析」的公司,疑似擅取五千萬筆臉書用戶個人資料,包括居家位置、朋友名單與按讚內容等,加以分析與運用,左右了英國脫歐公投與美國總統大選的最終結果。
這一事件影響極大,多家企業已移除了他們在臉書上的專頁,多名美國議員要求臉書到國會說明情況,而臉書執行長祖克柏也已在數家報紙上刊出全版道歉聲明,直認臉書把關不嚴的過失,「我們有責任保護你們的個資。若我們無法做到,就不該擁有。」並承諾立刻改進,救火唯恐不及。
在網路發達的當今社會,透過分析這些用戶數據,政府與企業都想要預測網民的行為模式,好運用在選戰佈局與行銷策略上。當然,這許多時候會踩到隱私權的底限,西方與中國皆然,但當隱私爭議真的出現時,雙方企業的反應可說有天壤之別。
在法治國家,隱私權受到法律的直接保障,無論是國家或企業,只要有侵犯隱私權之嫌,都會立即受到媒體關注與司法調查。甚至某些地方如法國,出於隱私理由,行車記錄器是不能隨便亂用的,因為那很容易在未經同意下錄得他人影像。但在中國這種人治國家,媒體和司法都是為政權而服務,只要有利統治者就好,個人隱私根本不重要。所以百度能夠公然宣稱自己窺探隱私,卻不用負上任何實際責任。
無論中西,只要是隱私被侵犯的網民,都不會高興到哪裡去,但中國網民似乎更有理由憤怒。因為在西方國家,臉書等級的企業也得受到嚴格監督,為此罪名低頭。但百度則根本把侵犯隱私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宣稱這是多數人同意的結果。
尤其是在中國已經初步試用、即將推廣到各地的社會信用系統,其分數計算方式,就完全是來自於使用者資訊的全面掌控。包括買了什麼東西、瀏覽什麼資訊、發表什麼網路留言,全都明明白白地被記錄下來。由此可見,中共非但不打算保障人民的隱私,他們自己最想要的就是監控人民,而百度正是蒐集網民資訊重要推手之一,也難怪其CEO會有如此言論了。
用戶個資有利可圖,所以這類資訊竊取必定還會發生,無非規模大小不同而已。只是在西方,侵犯隱私屬於需要極力防止的活動;而在中國,卻是政府帶頭蔑視隱私權利,個資的蒐集與掌控無所不在,甚至要說人民自己「被願意」用隱私交換便利,聽來實在格外諷刺。
作者 / 企鵝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