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間沒有任何一國希望天災降臨,不能否認的,無論是近年極端氣候(Extreme weather),或是地殼發生變動,各種大小的災難早已讓部分國家嘗盡苦頭,台灣的政府與民間更以大量物資/人力協助災區重建,一方面達成助人為善的行動,二方面也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增加其國際能見度。
外交,攸關一國之對外關係,也影響其國際形象,自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加上國際普遍否認我國主權,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早已大不如前,無論是參與國際組織,或是爭取其代表權,大多因國籍問題被阻擋門外,也因此無論是國民黨、民進黨執政,外交可謂是相當重要的政策之一。
近年來,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區隔已漸漸模糊,安全議題已從軍事安全延伸至經濟、社會、環境等多元議題,不但引起各國注意,透過「救災外交」(Disaster Diplomacy)與國際接軌正快速改變傳統的外交模式。
客觀來說,國際關係除了以國家為主體外,企業、非政府組織或個人也可視為外交主角之一,在當今全球化下,加上網路的普及,國際上早已打破疆域,國與國之間的互動透過網路皆能打破疆域,企業或個人均可利用網路進行連線來達到為國發聲的目的,台灣又身為科技大國,自然而然早已把握此一機會,然而不能忽視的是,國際間任何重大的災難事件也早已是國與國之間互動的方式之一,也因此「救災外交」逐漸成為顯學,更是任何一國想要與他國維持互動的策略之一。
過去數十年,國際上的人道援助與救災已成為各國重視的外交的一環,災難所造成的家破人亡、經濟損失已使受災國雪上加霜,台灣曾經在921大地震時接受過國際協助,為表達感謝與參與國際社會的目的,近年來只要世界上發生任何一個災難,台灣的政府、民間與企業皆會盡力協助,固然參與國際社會重要,透過救災與外國接觸也是另類的外交手段。
舉例而言,2004年印尼發生大海嘯後,美軍遂利用直升機航母/陸戰隊將其大量物資運抵他國,除了是要凸顯美國於亞太地區的強國地位外,美國因發生911事件後將其大量重心/資源轉至中東地區,反而有忽略亞太地區的現象,也因此在當時美軍透過部隊援助災區,固然是想鞏固其地位,但不能否認的,透過「救災外交」政策也成為美國關注亞太地區的手段。
回顧日本311大地震,當時的日本政府/民間從台灣接受大量的物資/錢財,因而在此次的花蓮大地震,日本政府/民間也以物資/錢援助災區,筆者更於數年前前往日本,發現日本當地民眾,插著我國的國旗,加上周圍的刊板標語上的內容皆為感謝台灣的中文字樣深受感動,更加明白「救災外交」對台灣的重要性!
又如,新加坡雖然早已與我斷交,但多年來的默契早已使台星關係相當鞏固,星國更於此次花蓮地區發生地震,透過軍機C-130將其物資運抵我國協助災民也是一種「救災外交」的呈現。
誠然,國際間沒有任何一國希望天災降臨,不能否認的,無論是近年極端氣候(Extreme weather),或是地殼發生變動,各種大小的災難早已讓部分國家嘗盡苦頭,台灣的政府與民間更以大量物資/人力協助災區重建,一方面達成助人為善的行動,二方面也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增加其國際能見度。
換言之,在當前台灣仍舊處在一個中國的限制,對於國際社會上的種種事務有時因對岸阻擾不得成形,仍能以「救災外交」的方式拉近與國際社會之間的距離,台灣雖為小國仍能盡一己之力協助受災國重建,也就是說21世紀的全球,早因全球化所帶來的便捷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固然「主權國家」(Sovereignty country)於國際間的地位仍舊重要,但國家以外的力量早已滲入各國,全球已呈現一股「相互依賴」的格局中,透過「非國家」(Non-state)的力量仍能維持台灣的外交政策,提升台灣的重要性。
作者 / 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