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學校排名,學校追求排名。看似競爭關係,卻讓我們的社會為了那些標準化的競爭,而忽略學校發展的特色價值,忽視孩子的興趣與孩子的專長。
近日即將舉行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各大補習班出現猜題班,網路也開始出現各考科重點。為了就是希望能考贏別人,讓自己進入理想的學校。另一方面的議題就是台大換校長,能否重新改變台灣高教體系,而擠進QS世界大學前進百大。可以看出不論是學生或高教工作者,無形間被迫著追求排名與高分,才能達到社會有競爭的期待。
這個期待,來自於整體社會體系。從社會學角度論述:因歷史或全球化的衝擊,將導致某些價值被過度崇拜,而某些價值則被認為是落後與罪惡。像是資本主義國家,認為競爭是重要的,因為如不競爭,資本主義皆難以維持。
我們無法舉證競爭是不好的,也許有時候,競爭能夠獲得更大效益。但是當我們整個社會都認為被過度簡化的競爭是合理時,就會造成社會問題。像是,我們就會認可世界大學排名就是追求國際化指標,像是我們認可考試用單一標準測量是合理的。
而這樣的相信來自於社會既定的價值觀。將會造成我們的教育培育出相同人才,像是把孩子放進相同教育模型內,將高教老師放入評鑑模型內。讓孩子會考試所需要的方程式,卻不會生活技能與團隊合作。讓教師生產出大量論文,而備課時間則減少。上述舉例,故非是絕對,也有人可以兩邊都能做好,但是卻可以看出因為競爭,我們的教育,似乎把學習的焦點放太重於學科的考試。
家長注意學校排名,學校追求排名。看似競爭關係,卻讓我們的社會為了那些標準化的競爭,而忽略學校發展的特色價值,忽視孩子的興趣與孩子的專長。想要發展孩子的適性,勢必還有一段距離。這樣的距離,並非單一透過教育改革而有所改變,而是對第一線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的認知要有所改變。更進一步,這些改變也牽涉我們對於整個社會的期待,是競爭,還是適性互助。
故然,誰都無法證明競爭是否能帶來更好的社會。但是能夠肯定的是,那些標準化的競爭,將使我們失去個人特色或學校特色,真的是我們教育想要的嗎?這是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思考的。也許並非邁向國際化,就是正確的。
作者 /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