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府應該做的是集結眾部門,一起面對資源過度集中於首都、鄉村空洞化、人口老化、薪資低落、人力資源不足也無法適應現有職場需求、各級學校招生不足、勞災頻傳的困境等等問題,制定全面性的政策。
長久以來,台灣勞資雙方之間有個不成文的協議:資方以低廉薪資雇用人力維持毛利率;而勞方則提供勞力、無效率的工作方式,與漫長的加班時間,但放棄掉對工作的滿足感,也放棄思考如何改進工作效率與增進公司利潤:雙方在這樣的基礎下,聯手繼續以傳統的生產行銷模式,面對外界的技術創新,與日益增加的國內外貿易規範的衝擊;如此,資方得以不需在設備與人才培訓上增加投資,繼續賺錢;勞方得以無須進修強化本身技能,繼續保有工作。這樣的模式,讓台灣許多中小企業,甚至於是大企業,得以在越來越低的毛利率下存活。
這樣的作法是台灣教育體制重視長時間背誦反覆練習傳統的延長,但卻讓台灣的經濟產業轉型遙遙無期。同時漫長工時與低薪也確保了台灣生育率的日下愈況,以及國內內需市場的萎縮:當這個過勞之島的國民為了多掙一點點加班費,累到無力休息休閒運動旅遊培養嗜好,甚至是消費、購物、交友、戀愛、性交時,再多的育兒百寶盒或是消費券也無法讓人想生小孩或是有更多消費。即使在少子高齡化的現在,台灣廠商開出的職缺薪資依舊低落,就可以看出他們有多缺乏生產效率,同時與台灣現況有多麼脫節。
台灣政府應該做的是集結眾部門,一起面對資源過度集中於首都、鄉村空洞化、人口老化、薪資低落、人力資源不足也無法適應現有職場需求、各級學校招生不足、勞災頻傳的困境等等問題,制定全面性的政策;因為這些問題之間其實有著共同的、互相影響的因素。
強化教育效率,縮短上課時間,同時給予廠商一定的期限,讓其適應較短的工時,強化生產效率並增進勞動安全,並讓勞工有時間再到學校進修學習新的技能,同時強化托育體系,適度引進藍白領外勞,鼓勵外國技術移民等多管齊下的政策,才能讓台灣的孩子與人民有更多時間可以從事其他活動,振興台灣運動、娛樂、影視等其他產業之內需消費市場,並將其轉換成台灣外銷出口的新產品,讓台灣市場與出口商品更加多樣化,並協助輔導廠商轉型生產更有附加價值的產品,這才是全面面對問題之道,而不是政府各部門各自為政,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放寬限制,以更長的工時讓各種勞災繼續發生,經濟與產業轉型繼續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