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致命的問題,仍是發展質量還不夠高,中國高速經濟成長的奇蹟或故事,恐怕也得告一斷落,即將面臨經濟轉型的陣痛。
去歲五載,極為不平。外遇財力疲憊、局部動蕩,內逢經濟常態,當斯之時,全黨穩中求進,迎難而上,開拓進取,統籌「五位一體」,協調「四個全面」,「十二五」已成,「十三五」開局,改革有大獲,現代化取大破,黨國大事別開生面,欣欣向榮。
風雲際會的十九大終於在北京落幕,結束北京市民暫時無快遞、交通管制、店家打烊、不能買菜刀的戒嚴日子,對岸網民譜出上述一段精彩的文言文,不禁讓讀者開懷大笑,有些政治上展現出的幽默風趣,只有熟悉文言文語法者才能知悉。回歸正題,習近平總書記喝過一次水,開展近210分鐘的十九大報告,關於經濟發展的描述是:從2021年到2050年的30年分兩個15年安排:前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後15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種經濟描述,不若前「十八大」報告自信地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各位看倌可仔細比較:十九大報告似乎不再強調GDP成長的目標,也不再單純追求經濟成長的速度。
要達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翻番的目標,「十三五」時期(2016年到2020年)年均經濟增速需要至少達到6.5%。近些年來,中國經濟增速開始下滑,2016年經濟實際增長6.7%,為26年來最低水平。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長6.9%。中國政府今年的增長目標是至少達到6.5%,較去年6.5%至7.0%的區間增長目標有所下調。
中國經濟成長力道壓縮,在於經濟轉型階段的陣痛及處方是否協調,不少國際財經機構預測中國經濟成長已經放緩,面臨產業結構調整是壓縮中國經濟成長的主因,外部挑戰則是世界工廠地位,業已慢慢被其他新興市場如印度、越南、印尼、巴西所取代,換言之,中國的確是面臨「中等收入陷阱」。能否繼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中共十九大接班團隊所面臨的難題,畢竟過往三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政策績效,才是中國共產黨鞏固統治基礎及維持合法性的關鍵。
中國社會矛盾近年來已發生重大變化,過往依靠勞動力、土地政策、吸引外資等政策工具的時空背景轉變,經濟發展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不再是高速增長階段,唱衰中國經濟固然有政治用意,但高估中國經濟發展仍能成長30年也是不切實際。尤甚,產能不足未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最致命的問題,仍是發展質量還不夠高,中國高速經濟成長的奇蹟或故事,恐怕也得告一斷落,即將面臨經濟轉型的陣痛,北京近年來積極倡議一帶一路等各項方案,未必是解決自身經濟成長放緩的最佳處方。按照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說法,十九大之後中國能否透過質量、效率、動力等三大變革,来實踐經濟成長,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筆者認為中國經濟能否順利換軌及實現轉型,未來仍待更多的考驗。
作者 / 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