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做為一個亞洲自由、活潑的海港城市,一個缺乏突破,只想安求和諧的政府,並無法滿足市民社會已發展成熟的港人對多元、自由熱切的期望。
9月5日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在他們的校內民主牆上(類似台灣各大學的布告欄,但是由學生會管理而非學務處),橫掛上「香港獨立」的布條。引來中國學生不滿,乃連夜撕去,遭人目擊還言自己有撕布條的權利。此事已引起了香港全城一陣譁然。
此事件在過去並非沒有發生過,因為中國人自回歸以來大量的湧入香港,統獨的爭議與矛盾的頻率本就在台灣之上,各校園類似的案件本來就是香港時常可見的花邊新聞。但此番引起香港人熱烈迴響的原因,還是因為香港在上月底,重奪廣場案剛宣判結束,剛有一批青年社運人遭判入監服刑。同時,中共人大在近期通過了<<國歌法>>,規定修改、貶損國歌將入罪。這樣嚴重侵害言論自由的法案,這讓香港人想起六位進步派立法局議員在去年被親中派與人大聯手下的政治打壓以至於遭褫奪議事權的不堪往事。
香港人已經意識到一向自豪的民主自由空氣正在變質,而且正從政治漫向了學術圈。事實上,香港的民主運動,除了檯面上的政黨之外,還有大大小小從中學、大學裡發芽的「本土關注組」作為社運基層單位。香港的校園,一向有著追求自由與民主運動的土壤。尤其以中文大學自創校以來,便有以反抗威權的自由立場著稱。多年來,中大學生會除了不避諱外界觀感的積極投入當代的社會運動外。在此事件後,更邀請本土派的政治人物入校論壇,可該會的擔當與膽識。
然而,此事件的背後,不單純是訴求表達中的對立而已。此事件不但觸動了香港多年來蒙受威權長期侵擾的神經。也做為考驗著香港人在捍衛自由權上的防線,連校園都受到威脅了。事實上,最近正發生親中派的立法議員鼓動建制派民意迫使香港大學開除校內以倡議佔中聞名的教授戴耀廷。可見香港大學的自治權也正備受壓力。
在新任的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以後,這樣的困境並沒有改善,相反的,缺乏民意基礎的林鄭氏不但延續了前任長官梁振英的親中路線,甚至有變本加厲的趨勢。包括在23條、從教育強化港人的中國認同等立場上,都明顯反映其親北京的色彩。
在另一個面向上,中共在操控與影響香港的人事安排上,選擇了林鄭氏這位香港典型的官僚體系出身,在她上任前的政務司長任內在在顯出服膺於以黨領政的黨天下那種保守行事的作風的人物出任特首。便是要貫徹由習近平為中心的威權意志。
然而,香港做為一個亞洲自由、活潑的海港城市,一個缺乏突破,只想安求和諧的政府,並無法滿足市民社會已發展成熟的港人對多元、自由熱切的期望。從此事件裡,我們也可以想見,在大學作為異議言論的燈塔熄燈後,比現階段更加旰隔疏離的香港政治圈,在言論封鎖網日漸封閉的未來,將受到心渴民主的市民更高強度的衝撞來回應。
作者 / 楊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