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各個領域都不需要更多的本位主義,而是鼓勵跨領域的刺激與合作,民間部門已經做得比公部門好,公部門不該抱持著守舊而抗拒的態度,這樣才有利活化政府部門。
賴清德確定接任閣揆後第一個人事的震撼彈,非顧立雄出任金管會主委莫屬,不僅引起大家討論顧立雄是否能夠勝任該職位,多位國民黨人士也紛紛出來批評這個人事安排,而曾銘宗更撂下狠話,如果顧立雄能夠當金管會主委,那隨便找一個路人來當也可以。
曾銘宗認為,要當金管會主委必須要有財金專業才行。回顧金管會的前世今生,金管會在2004年7月成立,是負責金融監理的專責機構,成立的原因就是為了解決當時金融業務多頭馬車的情形。當時的幾位主委,也多是財政部轉任而來,不少人具有財稅專業。事實上,財稅跟金融也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後來的幾位主委亦不一定是財金專業出身,如陳冲就是法律系訓練、而王儷玲大學甚至唸過中文系,也因此過去金管會主委也不一定全是財金背景出身的。
然而,從曾銘宗以及眾多批評也可以發現另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台灣社會常常受本位主義影響,不僅影響民眾對於政務官的適任資格的想像,也同時左右了政府部門的人員組成,如財政部的升遷內規總是要政大財政系所畢業、受同一套思想體系,有共同想法的群體,這些人產(金融業)、學(中華財政學會)、官(金管會與財政部)三棲,並逐漸形成利益集團,而非我族類的則苦無大展身手的空間。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本位主義的具體展現,反倒是阻擋國家發展的絆腳石。
這也反應曾銘宗對於金管會的想像,只停留在表面的金融管理任務,卻忽略掉這些年來,金管會管轄的公民營銀行年年有違反政令、法規的情形,這些都是違法的行為,難道與法律無關嗎?再者,金融領域的發展,亦不只有防弊,更需要興利,過去的金管會主委雖多由財金背景的人出任,但卻過於強調金融本業,卻將科技發展視為仇敵,總是先阻擋在台發展,而等到抵擋不了民意與民怨,才設法推出管理辦法,更使台灣已錯過多次發展先機,金管會更難辭其咎。
因此,台灣的各個領域都不需要更多的本位主義,而是鼓勵跨領域的刺激與合作,民間部門已經做得比公部門好,公部門不該抱持著守舊而抗拒的態度,這樣才有利活化政府部門。我想賴閣揆的第一步,算是走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