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全球價值鏈的製造端極具競爭力,若搭配服務業戰略高度的視角,強化以經濟利益結合為基礎的各種自由貿易協定,乘勢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方可作為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之契機。
作者 / 林士清
全球價值鏈(Global Supply Chains)為當前國際政經場欲所重視之議題,由於科技進步、運輸及資訊成本降低,以及基於降低原料成本與消費市場取向等考量,使得全球跨境活動的生產、投資與貿易模式更加興盛,複雜度也日益增加。而受到全球暖化效應及極端天氣的影響,自然災害規模不斷擴大,產生全球供應鏈斷鏈危機。
以亞太地區為例,日本在2011年3月發生芮氏規模9.9地震,重創日本東北地區,加上地震所引發的海嘯嚴重損壞部分沿岸城市,因而造成福島縣第一核電廠因冷卻系統毀損而產生輻射外洩,造成全球電子產業面臨斷鏈的危機,日本經濟也遭受重挫。
同年10月泰國爆發嚴重水患,造成電子產品及零組件廠商因工廠設備泡水,導致關鍵零組件缺貨,全球硬碟的供應量大幅減少導致價格不穩,電腦產業供應甚至產生斷鏈效應,影響下游產業之出貨供應,因此,引發國際間對全球價值鏈與供應鏈的關注。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對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s, GVCs)之意涵為:乃實現商品或服務價值,而連接生產、銷售、消費與回收處理等過程之全球網絡流程,價值鏈涉及原料採購、半成品和成品的生產與銷售,直到最終消費和回收處理之整個過程。
全球價值鏈的概念,肇始於麥克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後經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計算全球各主要貿易國家在貿易鏈條下,評估各自在境內所創造的附加價值。全球價值鏈之概念之所以受到矚目,主要有國際貿易與國際政治之因素並存,國際貿易視角下的全球價值鏈,乃克服了傳統跨國分工貿易額重複計算的問題;國際政治下的全球價值鏈,乃成為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互爭經貿話語權的政策工具。
如何避免供應鏈之斷鏈情形及邁入價值鏈高端等議題,便成為WTO、OECD、APEC等重要國際組織熱烈關注的議題,尤其以全球價值鏈的議題最為關鍵。例如,2014年中國大陸將全球價值鏈納入APEC優先議程,主要著眼於全球價值鏈議題有利促成開發中國家沆瀣一氣,希冀透過議題結盟的方式,擺脫大量消耗生產要素,附加價值卻低落的困境。
面對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契機與挑戰,開發中國家必須透過提升全球價值鏈策略,提升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並帶動自身產業結構升級進步,使全球價值鏈對於國家長期發展發揮正面的作用。目前全球貿易標的已不是單純的商品或服務,自由貿易協定的標準或門檻,已提高至自由及公平貿易。
台灣在全球價值鏈的製造端極具競爭力,若搭配服務業戰略高度的視角,強化以經濟利益結合為基礎的各種自由貿易協定,乘勢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方可作為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之契機,另一方面也必須思考價值鏈所帶來掉入底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