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蔚藍,風徐徐吹來,難得酷熱的南台灣也有沁涼的一刻。會議結束,人潮漸漸離去,有種曲終人散的感覺。我走出國際會議廳,剛剛發表跟性別教育有關的論文。走著走著,腦海浮現幾個滿是悵惘的年輕臉孔……
好久以前,有個男學生坐在我面前,跟我談起有兩位男性想要跟他交往,問我該如何抉擇?他苦惱,我想嘔吐。
但是,不知從何時起,我漸漸理解同志的心理,如果說他們有什麼不同,大概僅僅是性傾向跟異性戀者不同。曾經有個二十出頭的男學生一坐下來,就對我說:「老師,妳不要驚訝。我喜歡的是男生。最近跟男友在相處上出了些問題,想知道如何化解誤會。我很喜歡他,跟他在一起幾年了。」這個男學生身材頎長、斯文有禮,外表和個性沒有任何女性化傾向。
後來,在安平老街遇到一個女學生,她跟一個留著短髮、身材不高的女孩走在一起,彼此間有種特殊的情愫在流動。不久,女學生對我說,她喜歡那個女孩,但不確定女孩是否喜歡她?這個女學生溫柔、上進,來自單親家庭。因為害怕母親會失望,所以,不敢對母親提起。跟這個女孩一樣,有許多愛上同性卻不敢說出來的人。
他們深受傳統家庭觀念的桎梏,接受從小就教育他們的婚姻觀,他們不敢、也無法逾越那一道倫理禁忌。去年在課堂上,有個男學生大聲說出他喜歡男生,但表示不會讓父母知道,因為喜歡小孩,所以還是會跟異性結婚,只是婚後仍會跟男友在一起。
微風依然吹拂著,我憶起這些有愛卻不能大聲說出來的人,只因為被視為特殊群體,只因為被視為愛滋病的危險分子,就必須隱藏在黑暗的角落。在不破壞他人幸福之前提下,每個人都擁有愛人與被愛的權利,都渴望與自己深愛的人步入禮堂,共度一生。現在同婚議題被正視了,期盼大眾能傾聽同志的心聲,而非從倫理、宗教或種族繁衍的觀點全盤否定同婚的意義。如果性平教育只是一個課程,性別平等只是一個口號,那麼,性別平權恐怕遙遙無期,更正確地說,「人生而平等」永遠只是海市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