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轉] 參與WHA的延伸思考:所謂的國際會議 可能名重於實

  • 時事
  • 民意

台灣是否能受邀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不意外地成為輿論戰場上的熱門話題。各方多半聚焦在台灣主權定論,中國一貫的打壓,以及其他夾雜著私人利益,派系鬥爭,民族主義等情緒,充斥著大部份的主流論述。而台灣的「國際友人們」,此時自然也「義氣相挺」的發出一些「嚴正聲明」,聲討中國的霸道行徑,至於其背後的考量,究竟是與台灣的真摯友誼和正義凜然的心態,亦或是另有個人政治利益與其他打算,那就也不得而知了。再者,也甚少看到針對本屆「衛生議題」的討論,以及台灣在全球防疫中扮演的角色,大夥義憤填膺嚷著要參加的會議,似乎就只是為了讓「中華台北」(甚至還不是「台灣」)出現在桌牌上讓媒體拍照,至於到底這個會是幹什麼的,關心的人好像不多。

但也可能是我錯了,關心也了解WHA議題的台灣民眾其實不少,只是炒作政治敏感議題比較符合觀眾的口味,所以媒體喜好為之,點閱率可以比較高。

當然,台灣目前面臨的國際參與困境,與每每因中國因素帶來的影響,確實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的。動輒上升到民族主義的情緒化表述,除了舒一口氣,然後找到同溫層中的戰友相互取暖外,若是想要對事實有幫助,恐怕還是要回到實際層面,從多方管道去解決問題。而也往往,論及此類議題是很危險的,危險倒不全在於懼怕任何一方的政治勢力,而是那在各自意識形態之下的「民眾」,隱藏在鍵盤後,使用過激的語言文字當作武器,從你毫無防備之處刺進來…玻璃心?碎的不是自己的時候指責別人是玻璃心很容易,但當自己成了標靶,我想那滋味是不好受的。

理性討論有其必要,畢竟真理就是要經過不斷辯證,而理性的討論也絕對是大多數人的希望看到的,不管台灣的問題,中國的問題,都是必須持續關注和有待解決的,不過本文不打算涉入這些,僅就筆者幾年來在國際會議場合上的一些觀察,提供見聞與個人想法。

任職在聯合國亞太總部近兩年多,大大小小的國際會議,論壇,工作坊等也參加過不少,大抵而言層級越高的會議,象徵性意義越大於實質功能。以部長、甚至元首級別的會議來說,重要的決議、聲明與議程,通常在事前都已由幕僚安排妥當,各國代表們最重要的活動有兩個:開幕致詞完的大合照,以及鋪張豪華的晚宴(Gala dinner)。除此之外,可能還會有ㄧ些會前會與單獨的閉門會議有點看頭,不過,雙方都是極高層出席的狀況下,這種閉門會議通常也不太可能談出什麼「重大政策」,因為如上所說,重大政策早就先擬定妥了,兩國領導人關起門來幾十分鐘的會面,這樣的「訊號」才是希望媒體報導的東西,也才是國際政治遊戲裡,拿來試驗賽局理論的籌碼。

2017聯合國亞太事務會議。來源:作者拍攝

 

筆者就曾親自在某個閉門會議中協助,雙方都來自亞洲某大國,部長等級的官員會晤。總共40分鐘的談話裡,一半左右屬於「寒暄與問候」,表達對各自的噓寒問暖,以及希望兩國邦誼永續之類云云,另外一半大概就照本宣科,簡單就正式會議的內容,確認一下幕僚遞上來的大綱,最後不免俗的合照一張,彼此都彬彬有禮,隨從們前呼後擁,外交大戲又一齣。

大抵玩過模擬聯合國的人都略知一二,層級越高的會議,所能成的共識也越龍統,代表們能發揮專業的機會也越小。反倒是層級較低的「資深官員會議」或著「工作小組會議」,比較有機會進入細節逐條討論,然後如果運氣好,往上呈遞的過程中沒有被各方政治勢力修改得亂七八糟,最後得以成為聯合國決議文,如此便可真正發揮功用,影響各國政策與立法。

再者,很大部分的聯合國會議,其資料與議程都是可以公開下載的,進不去實質的會議廳,並不代表就會完全與「世界最新的資訊」隔絕。筆者自己參加過大部分UN和WTO的大會經驗,大約堪比擬成大學時代那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通識課,講者在台上放著制式的簡報,逐字朗讀,台下各國代表排排坐,百般無聊,後排幕僚們振筆疾書,大概是要做呈報告呈交各自的政府(但其實把會議資料拿來摘要就好)。一場大會開完了,學到東西,並不會比在家裡下載電子檔自己讀多太多。

聯合國決議通過「無紙化」原則,卻印製大量文宣與出版品「宣導」大家遵行「無紙化」,說來諷刺。來源:作者拍攝

真正「世界最新的資訊」,和那些有意思的往往是層級較低的政府間工作會議,或著在各個學術研討會、商業發表會中討論的東西。不過這些成果,能否順利成為最高層表決通過的議案,那就很難講了。

不過,這類「權貴雲集」的大會倒也不全然是為了走秀目的,往往會議很無聊,但檯面下的「私交」可能更為重要些。在飯局上、休息時段,或著任何「非會議進行」時間,幕僚們發揮社交能力,合綜連橫,努力與其他人建立關係,保不定會在日後派上用場。有道是出外靠朋友,多結交一些各國顯要身邊的機要,不僅有情報交換的目的,更有可能得到實際的幫助。至於各國領導人們,他真的只是用來拍照用的…

也因此,台灣是否能出席WHA,若屏除掉政治因素和國家認同的考量,著重在「是否在實質層面獲得必要的利益」,或許,還可以有更多彈性的方法,去達到相似的目的。

若想要取得最新研究結果,各大學術研討會/年會,是不錯的管道,且會在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上演講的科學家和醫生們,絕對可以在學術界的活動中與之接觸到。

若是想了解最新商業與營運模式,各種新創大會、商業性質的工作坊,其創意與實踐性應該都比聯合國大會來的更為可靠。

若是預計與他國政府交流合作,現行的官方管道之外,透過財團法人或民間力量,甚至安排非公開的官員互訪,或許也能在實際議題上,深入討論並發展合作。

無論WHA、WTO、UN…凡大張旗鼓號召各國代表出席的活動,往往像徵上的意義更勝於實際的作用。誠然,對台灣而言,象徵性的意義當然十分重要,這是很多政治光譜有明顯偏好者所極力堅持的原則,對此,應與以尊重。不過,既然在某一方面台灣方已經屈於劣勢,至少在其他方面,我們可以思考該如何參與更多,付出更多貢獻,或著得到更多幫助。

至於台灣政治人物、媒體與民眾,在大聲疾呼「台灣」的國際地位之餘,關心點世界衛生組織到底在幹什麼,對世界、對台灣又有什麼影響,也是很不錯的。

文章來源: 想想論壇

作者: Jacky Huang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2017-05-11 新公民議會

Post navigation

[轉] 朝鮮點名批判中國撕破臉 美朝對話將成局? → ← [轉] 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我們現在在哪裡?

Related Posts

Why the KMT’s Universal Cash Distribution Policy Is Harmful

The Kuomintang (KMT) has recently proposed a policy of distributing a fixed sum of cash to all citizens, claiming it would “return tax revenue to the people.” While the idea […]

核電爭議應由人民決定,而非交給少數專家

面對核三廠是否延役、核四是否重啟的重大能源議題,常有人質疑:「核能那麼專業,核安問題又那麼複雜,公民根本沒有足夠資訊判斷,怎麼能靠公投來決定?」更進一步說,當連核廢料該放哪裡都找不到解答時,要人民投票,是否太過苛責、甚至是不負責任的政治甩鍋? 這樣的質疑並非毫無道理,但背後潛藏一個更深的問題:我們是否把民主當作「專家治理」的備胎?或者,我們願意相信,人民有能力、也有權利參與攸關自身安全與未來的決策? 誠然,核能安全的技術問題非常龐雜,包括爐心設計、電網穩定、地震帶分布、冷卻系統可靠性、核廢料儲存等,絕非三言兩語可解。這正是為什麼在進行公民投票或集體決策前,國家與專家有責任提供清楚、誠實、完整的資訊與對立觀點的評估報告,讓民眾在理解風險與選項後做出抉擇,而不是以「你們不懂」為由,把決策權關在黑箱裡。 在過去,政府與專家曾多次高估自身的可信度,卻低估民眾的判斷力。從核四施工爭議、核廢料中繼場擇址失敗、再到缺乏透明的監督機制,民眾的不信任,不是來自知識不足,而是來自資訊不透明與程序不正義。若我們認為公民「沒有足夠資訊」所以不能決定,那麼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政府和專業體系沒有提供足夠資訊與參與平台? 再說得直接一點,不是因為公民無知不能參與,而是因為公民被排除太久才無知。民主並不要求所有人都是專家,但要求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知情的參與者。就算沒有人能提出核廢料最佳地點,那也是因為這是價值分配的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地質學問題:誰來承擔?誰來補償?這正是全民應該共同討論的道德選擇,而不是由幾位技術人員密室拍板。 此外,核安是否適合公投?換個角度看:既然核能一旦出事,就是全體社會承擔後果,為什麼不能讓全體社會決定是否接受風險?正因為核安風險巨大,才更該讓全民以公開、透明、審議的方式作選擇,而不是讓少數人獨掌生死。 核電的爭議,從來不只是「核能安不安全」,而是「人民要不要承擔這樣的風險」,這是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有權參與的價值決定。若我們認為人民不該碰這類議題,那才是真正危險的開始,因為這表示我們已經默默接受:只要夠專業,就可以越過民主。 作者:那麼

柯文哲的世界出了甚麼問題!

因京華城等弊案遭檢方求處重刑28年半的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法庭上以一字髒話開場,暴走怒嗆檢察官,並說著「強姦殺人都沒關這麼久,什麼世界?」這句充滿民粹式悲情的控訴,試圖將司法的「照妖鏡」扭曲為政治迫害的「哈哈鏡」,我們不禁要反問,柯文哲的世界出了甚麼問題! 首先,是其偷換概念、誤導視聽的詭辯。柯文哲將「貪腐」與「強姦殺人」進行粗暴類比,這句話不僅在法律上站不住腳,在道德上也極具操弄性。根據刑法,殺人罪最高可處死刑,強制性交罪若有加重情節亦可判處無期徒刑。而檢方對柯文哲求處的28年半,是針對其所涉違背職務收賄、圖利、公益侵占等多項罪名,數罪併罰下的「合計」刑期。 將數罪併罰的總刑期與單一暴力犯罪的最低刑期相比,本身就是一種惡意詭辯,意圖將台灣塑造成強姦殺人罪責很輕的「天堂」,而他是司法不公下的悲劇英雄。 其次,是其根深蒂固、蔑視體制的精英傲慢。即便貪腐罪證如山,柯文哲仍能在法庭上面不改色地反嗆:「我是會貪汙的人嗎?」、「檢察官做夢也想不到我和民眾黨這麼乾淨」。這不是基於證據的辯護,而是一種相信自己的「人設」勝過法律證據的菁英傲慢。 面對京華城的重大爭議,這位昔日夸夸其談「有事我來扛」的市長,如今卻以「沒印象」、「不清楚」來回應質疑。試問,法庭攻防與證人的認罪供詞豈是賴清德可以隻手遮天、司法檢調可以羅織入罪的嗎? 最後,是其將法庭秀場化,煽動民粹的政治算計。柯文哲將法庭當作秀場,高喊「要是我去扣賴清德手機、民進黨中央的電腦,很多人都要坐牢!」他試圖將焦點從自身的貪腐嫌疑,轉移到政治惡鬥的泥淖之中,洗腦並鞏固他的小草信徒。白色素人沉淪成說謊政客,人設的崩塌之快,令人唏噓。 這齣政治鬧劇最深遠的毒害,在於它正系統性地侵蝕台灣司法的公信力基石。柯文哲公開煽動支持者不信任司法,將檢察官斥為「走狗」,將法律程序貶為「政治工具」時,他傷害的不僅是個案的公正,更大大詆毀了司法是社會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全民共識。 柯文哲問,「這是什麼世界?」,其實真正出問題的是他自已。這本是一個將貪腐繩之以法的世界,而他卻認為政治人物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是一個可以用情緒勒索來取代事實證據的世界。 作者:宜和蓒

Use magic to defeat magie

In the animated series Jackie Chan Adventures, the wise Uncle always had a way of breaking the villains’ spells with the phrase, “To defeat magic, use magic.” The essence of […]

Recent Posts

Why the KMT’s Universal Cash Distribution Policy Is Harmful

Why the KMT’s Universal Cash Distribution Policy Is Harmful

The Kuomintang (KMT) has recently proposed a policy of distributing a fixed sum of cash to all citizens, claiming it would “return tax revenue to the people.” While the idea […]

More Info
核電爭議應由人民決定,而非交給少數專家

核電爭議應由人民決定,而非交給少數專家

面對核三廠是否延役、核四是否重啟的重大能源議題,常有人質疑:「核能那麼專業,核安問題又那麼複雜,公民根本沒有足夠資訊判斷,怎麼能靠公投來決定?」更進一步說,當連核廢料該放哪裡都找不到解答時,要人民投票,是否太過苛責、甚至是不負責任的政治甩鍋? [...]

More Info
柯文哲的世界出了甚麼問題!

柯文哲的世界出了甚麼問題!

因京華城等弊案遭檢方求處重刑28年半的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法庭上以一字髒話開場,暴走怒嗆檢察官,並說著「強姦殺人都沒關這麼久,什麼世界?」這句充滿民粹式悲情的控訴,試圖將司法的「照妖鏡」扭曲為政治迫害的「哈哈鏡」,我們不禁要反問,柯文哲的世界出了甚麼問題! [...]

More Info
Use magic to defeat magie

Use magic to defeat magie

In the animated series Jackie Chan Adventures, the wise Uncle always had a way of breaking the villains’ spells with the phrase, “To defeat magic, use magic.” The essence of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