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行政院長林全說道,低薪現象短期無法解決,希望年輕人不要追求名利,應追求興趣,這番言論引來諸多批判。網路上就充滿了對林院長批評,認為林院長的這種說法如果要足以服眾的話,應該馬上以身作則,只領22K,把擔任行政院長「當興趣」,不要追求名利-說穿了,林院長之所以因為這番「追求興趣」的言論受到批評,正是因為林院長自己不是領低薪的人,更無法體會低薪年輕人的困境與掙扎,卻堂而皇之的說出這番話來。
追求興趣、追求人生目標與自我實現的道路上,吃得飽穿得暖,對未來感到有希望,是最基礎的要求。世界上儘管有許多名人敢於為夢想餓肚子,但那只不過是極少數的人類,絕大多數的名人與一般人都需要適當的薪水來生活,有能力維持生活才有能力談興趣。大學生起薪不到30K,更不用說領22K的人一大堆,老闆們還嫌給太多,加班費不給報已經是許多社會人士司空見慣的事情,慣老闆們實施個一例一休就大喊成本飛漲,基本薪資漲一百塊也喊著要出走……政府到底還要順著這些資本家多久? 民進黨政府上台承諾帶給台灣年輕人希望,但如今除了看到財團綁架政策,打房不見成效,連工作不要計較薪水、追求興趣這種說法都出籠了,民進黨政府必須講清楚,為什麼如此?為什麼改革低薪困境的承諾不斷跳票?
儘管近幾年大老闆們跟政治人物們總愛說,薪資不漲是「大環境」不景氣,但根據外媒的統計,資本家們的總資產依然大幅增加。那麼造成台灣的低薪環境的,到底是真的大環境不景氣,還是大老闆們捨不得少賺一點?如果是後者,那麼政府為什麼沒有能力讓這些大老闆們少賺一點,給人民多一點生活的資本呢?台灣社會已經給了民進黨政府將近一年的時間,其他所謂「有感」政策先不論,但台灣的勞動環境變好了嗎?人民整體薪資進步了嗎?物價上漲的速度被合理的緩和了嗎?高房價的問題有解方了嗎?如果是大環境不景氣,那麼政府的解方是什麼?除了擴大內需與基礎建設刺激經濟的老招數之外,政府還有什麼政策?這些都是政府必須對人民交代的事情。
「薪水」是最核心的民生問題之一,也是與人民最切身相關的議題,高階政府官員說要年輕人不要追求名利,要追求興趣,就像是當初馬先生說的,一個便當吃不飽可以吃兩個,聽起來都是風涼話。聽在委屈領低薪的勞動階層耳中,更是無限的諷刺。姑且不說,賺不到幾個錢還有餘裕追求興趣的人少之又少,更遑論在台灣,勞動環境往往是高工時(責任制、加班)又低薪資,沒時間又沒錢,在經濟狀況與職業未來的雙重焦慮下,誰能追求興趣? 外媒曾報導,花費長年時間在學院中,追求學術「興趣」的高等學術教育博士人才往往都有著普遍的焦慮與憂鬱,精神健康堪憂,主因就在於煩惱工作沒著落、賺不到錢。可見在錢不是萬能、沒錢卻萬萬不能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光是追求興趣的結果,往往伴隨著對於經濟能力的無限焦慮,當然,更不用說,人生不只有「興趣」,還有其他如婚姻育兒、人際關係等等的需要,這些都要靠足夠的經濟能力才能維持-人們如果不可能靠著興趣養家活口,或是過得足夠好的話,那興趣就只是紙上談兵,虛夢一場。 就讓我們不要再說興趣比錢重要這種「高處不勝寒」的話了,讓我們腳踏實地、實際的看待問題吧!想必民進黨政府也不願意被網友諷為資進黨,林院長上任時也頗有改革的願景,既然台灣社會當初用選票選擇了對未來的期待,有民意支持,政府應該鐵下心來與資本家及財團進行協商,盡快解決低薪問題,而非消極的宣告低薪問題無法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