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經歷了過去高速的經濟成長後,90年代開始趨緩,並隨著許多問題的出現,包含環境污染、工資上漲、以及各領域資源的短缺,如近海漁業等,更在90年代末期遇到亞洲金融危機,自此之後台灣就步入緩速的成長期。在這20年當中,相較於其他新興國家的快速成長,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一直維持緩慢提升,而硬、軟體設備發展的停滯,更使得有些民眾反而緬懷過去所謂「台灣經濟奇蹟」的時期。
也因此,近兩任政府上台面臨的問題即是處理經濟,而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推動產業轉型。然而遺憾的是,馬政府與蔡政府彷彿都只回到過去找答案,包含馬英九的「愛台12項建設」,與蔡英文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都是過度相信公共投資所帶來的乘數效果,對於未來的想像可能稍嫌貧乏。
目前政府沒有意識到的是,台灣已經進入「高等收入陷阱」,高等收入陷阱一方面的問題是,沒有其他國家可以當作發展典範。而另一個問題是人才轉型與分配的問題。關於第一個問題是,台灣進入高收入國家之林後,面對的是這些高發展國家的直接競爭,過去靠著這些國家的技術外溢,做代工的好日子已經不在,加上科技的發展,許多後進國家更可以透過仰賴發展網路科技,跳過工業經濟時代,直達知識經濟時代,如愛沙尼亞即是一例。而沒有遠見與長期科學、產業研究作為基底,匆匆推出的政策只淪為口號與短期選舉與綁樁
在台灣收入水準增加後,許多家庭將下一代的希望放在接受更高的教育程度上,但由於需要高學歷的工作(在此不用高技術來稱這些工作,因為高學歷並不等於高技術)並不足以分配給這些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生,導致他們被限於競爭特定職業,更導致這群年輕人的失業率達12.5%,是其他年齡層的4倍以上,無法銜接所學更是台灣每年流失的人才資本。
現在的台灣正處於全球經濟中兩個不同時代的交界。無論是一個國家是處於工業時代還是服務業時代,都同時進入嶄新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更需要提供嶄新的制度架構,去鼓勵有遠見的企業和一群具有高度熱情和技術的人才來產生更多的經濟成果。也就是說,政府帶頭衝刺的時代已經不再,也不是關鍵,然而,這個政府卻不懂這些道理,也令人疑慮,台灣的未來到底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