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棒球需要覺醒,認清自己不足才能進步
台灣棒球國家隊在經典賽(WBC),敗敗敗,連三敗,下屆將從資格賽打起,一時檢討聲浪不絕於耳。
事實上對於不斷關注的球迷,台灣三連敗並非預料之外的狀況(輸給以色列不意外,真正的意外是竟然輸這麼多分),要將責任怪到某些球員或球團並不公平,敗敗敗,只不過是台灣棒球整體實力的正常表現。
未來要進步,必需正確認識台灣與別人的實力,有個對台灣棒球實力常見的錯誤解讀是:「世界第四」。比方說,《台灣棒球的瓶頸──強力不足,細膩有虧》提到:「這對自詡棒球為『國球』且在本項運動世界排名高達第四的傳統勁旅而言,的確是件非常難堪的事」。
真正令人難堪的,是真的有人把「排名」世界第四,誤會為「台灣棒球的實力」世界第四。世界排名第四的意義,其實是台灣國家代表隊在各項國際賽事的積分,加起來是各國中的第四,那跟實力排行老幾,一點關係都沒有。
當今世界棒壇的現實是,美國的MLB體系獨大,在豐厚資源為後盾之下,匯聚了全世界打棒球的精英,形成正向循環,累積的天份與技術無比巨大。具體實例我們剛剛才見到:以色列找來幾位前大聯盟選手,再搭配未成熟的小聯盟球員組成一隊,就足以血洗台灣。
MLB有30隊,加上各自的小聯盟系統,如以色列這般水準的球隊,MLB體系理論上組出破百隊,大概不成問題。這個狀況下,高論台灣棒球世界排名第四毫無意義,知情者也不可能講出:「如果本次球員的徵召能再順利些,旅外球員及桃猿隊好手都能參加,台灣晉級八強應不是問題」。
即使台灣組隊超級順利,真能全力出擊,在WBC規則下,這等戰力對許多國家而言,也不過是基本盤。你知道嗎?用一樣的標準,不管台灣找人再順利,假如以色列組隊也「順利」,台灣將面對的是一支MLB準明星隊等級的對手。大家都順利,若是可以幫台灣戰力加10分,其他國家卻是從加30分起跳,這令人絕望的情境,就是MLB與其他棒球體系的巨大落差。
沒有搞懂實力差異有多巨大,技不如人是多麼不如,才會以為台灣代表隊只是臨場發揮不佳,只要徵招順利就有取勝希望,像是《棒球外行人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提到,不懂棒球的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洪孟楷,去現場看了球,也只能繼續寫出「5:6,輸的不是對手的強大,而是一些細節沒有處理好。」這般外行話。
(參考《WBC/洪孟楷直擊:雖敗猶榮?這場勝利應該是我們的》)
特別提出一點,不少人提到這屆代表隊組隊不順,影響戰力,但真的影響這麼大嗎?台灣棒球的人才庫,近幾年來已擴大許多,中華職棒的Lamigo隊不參加,MLB小聯盟仍多的是好手可挑,許多人只看到台灣的內野守備極為殘破,卻不知道,至少有2位點頭同意出賽的小聯盟好手,林子偉、張育成,被排拒在名單之外。WBC這種大比賽,實際上想打的人多的是,問題一直是在教練團的選人與調度,與選手戰力的成長,徹底不符比例。
世界第四不過是虛名,強化棒球實力才是重點,但要如何達到?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許又方說要學習日本:「台灣棒球既源於東瀛,球員體型也相彷彿……畢竟強力球風有其先天上的必要條件,不是硬學可以得致;反觀日本細膩的棒球風格,卻可以認真揣摩,得其精髓」,那是請鬼拿藥單,要論棒球選手的育成,台灣已經不怎麼樣,卻還沒有墮落到跟日本看齊(日本靠的是極為大量的棒球人口,支撐少數頂端的精英,台灣有這本錢嗎?)。
不管你喜不喜歡,世界棒球最強的是MLB體系,台灣棒球要變強,當然該學習MLB怎麼訓練、打球。台灣老派棒球人傳統過時的日式思維,淘汰的愈徹底,台灣棒球才愈能進步。但台灣棒壇面臨的狀況,其實跟政治是一樣的,只有覺醒,把掌握資源分配,卻跟世界排名第四一樣虛有其名,跟不上時代的舊勢力換掉,才能扭轉局面(舊勢力,那可不只是棒協這麼單純)。
破除台灣棒壇派系林立,又狼狽為奸的老結構需要時間,不過要提振國際賽成績,這般短期治標的目標倒是有速成之法,就是聘請學有所長的洋教練來台,如此至少不會再見到荒腔走板的臨場調度,或是總教練被趕出球場,球員竟然賽後才察覺到的荒謬喜劇。
(參考《郭總遭驅逐出場球員賽後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