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職棒大聯盟(MLB)舉辦,四年一度的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又要來了,每當這個時候,不意外的是,裝熟的人也都來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人物,這回上場的是國民黨洪孟楷,「擔任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七個月,當棒球迷卻已經25年。你可以稱我為兄弟象迷、阪神虎迷、道奇迷,但這一刻,我們都是『中華隊』鐵粉!」(參考《WBC/洪孟楷直擊:這一刻,我們都是「中華隊」鐵粉!》)
政治人物跟一般人一樣,當然也有充當一日球迷,裝熟的權利,不過既然誇口是25年的資深棒球迷,是個鐵粉,莫非不是大賽時才來裝熟,是真正理解棒球的球迷?
「一般而言,生涯平均打擊率超過三成就算是優秀的打者,換言之,十次打擊只要打出三支安打就是好手,超過三成五更是頂尖的強棒,曾有運動統計數據說,棒球這項運動是全世界運動中排名第二難度的項目。(第一印象中是高速滑雪)」
哎,令人遺憾,這種水準,也不過就是對棒球有點認識的一般人而已。棒球跟其他團隊運動不一樣的,在於它最早引入統計學,用大量的數據試圖分析球賽,評估球員與戰術的價值,這創造了一個名詞「Sabermetric」,中文翻譯作「賽伯計量學」,不過其實就是棒球統計學的意思。
棒球統計學到現在已經發展為一門複雜學問,充滿非常不直覺的數字與統計,征戰球場一生的棒球老將,恐怕還不如從未踏上球場的統計專家更能掌握,更別提平時走馬看花的路人。2011年上映的電影「魔球」,只不過是用一種極為可口,讓觀眾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演繹棒球統計學。
話說回來,魔球都是6年前的電影了,看過的人還會這般脫口而出:「十次打擊只要打出三支安打就是好手,超過三成五更是頂尖的強棒」嗎?棒球統計學早已告訴我們,打擊率的參考價值很低很低很低,要衡量打者,至少要知道他的上壘率與長打率,一個打擊率三成,但是OPS只有0.61的打者,不但不是什麼打擊好手,根本就是一根上場送死,如楊秋興般的自殺棒。更複雜的統計就不說了。
「棒球的勝負關鍵,投手往往占七成左右的勝負條件,一位穩定的先發、耐用的 中繼、加上信賴的終結者更是比賽的勝利方程式」
在30多年前,戒嚴時期的棒賽,投手的確是這樣沒錯,優秀的先發投手最好要能完投,很多比賽,換投就跟戒嚴時期換總統一樣,除非意外陣亡,不然不會讓人接手。但是現代棒球的投手運用,早已不是如此。比較簡單的講,看看新聞報導旅美先發投手時,常提到的「Quality Start(優質先發)」,意思是投超過6局,失掉3分以下責任失分,這雖然不是什麼嚴謹,意義不大的標準,卻能反映出「局數」與「不要大量失分」,才是現代先發投手的目標。
至於WBC,更是有特殊的投球數限制規則,投到超過規定球數就要退場換人,「穩定的先發」大概4局就會退場(因此王建民對日本,能投到6局實在難得),到有贏球機會,終結者上場前,中間就是一堆中繼投手輪番上陣。在現代的棒球比賽,特別是WBC有球數限制的狀況,絕對不是「投手往往占七成左右的勝負條件」。
「大賽就是英雄少年成名時,近年最津津樂道的就屬2001年的蔡仲南和張誌家,兩位英雄少年在世界盃時一戰成名,後來一位成為中職本土選手加盟金最高紀錄保持人、另一位則是日本職棒西武獅隊的連續三振局數紀錄保持者」
夠了!就算不是兄弟迷也該知道,蔡仲南是在1999年的亞錦賽,力抗松坂大輔一戰成名(該戰發生關鍵失誤而輸球的,正是後來加入兄弟隊的馮勝賢)。
「在去年八月悄悄訂下了飛往首爾的機票和WBC 首輪比賽的球票,下周二到五,我會到現場做第一手的球迷直擊」
即使大家都知道,國民黨的專業之一是悄悄買票,但去年八月就能買到票,這功力也太超現實了點。反正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洪孟楷,您都要去現場了,您這種裝熟,一講話就破功的跟風迷,還是乖乖看球,少講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