銓敘部業已在官網公布「公務人員年金改革試算器」,雖強調試算結果僅供參考,仍以依最後確定方案審定結果為準,幾乎可視為年金改革的里程碑。蔡英文總統宣示今年520前,政府必須推出年金改革方案送至立法院,以目前執政黨在國會佔有多數席次,以及八成五民調支持改革方案的高民意支持下,極有可能於三月份就送至立法院審議。年金改革方案刀刀見骨,軍、公、教、勞都喊痛,然而,在政策合法性的過程,筆者希望執政黨能與在野黨真誠溝通,在野黨也必須尊重年金改革方案的必要性,倘若在野黨採取議事杯葛阻擾年金改革方案通過,台灣的政爭將永無寧日。
年金改革最大的議程束縛,便是軍、公、教、勞需要一併同步通過。事實上,馬英九政府的國民黨即便在國會處於多數時期,由於勞工權益無法與民進黨達成共識,導致馬政府的年金改革在立法院破工,蔡政府不得志得意滿而忽略前車之鑑。由於台灣各類的年金制度非常複雜,包含:軍人保險、軍人退撫、公教人員保險、公務人員退休、學校教職員退休、私校退撫、政務人員退職、法官退養金、勞工保險、勞工退休、國民年金、老農津貼、農民健康保險條例等13種制度。尤甚,由於制度太復雜及保障差異太大,導致不同的社會保險與退休金制度的給付、資格、財源、保障皆參差不齊,必須瞭解當前年金改革方案是屬於重分配政策類型,不可能討好每一個人也很難一步到位。
對於年金改革方案的批評在於不夠激進,甚至有修枝葉不動樹根的嘲諷。其實,明知年金改革方案無法一次改革到位,例行性的檢討只會徒增社會民眾的不安定感,年金制度的信賴將不可得。尤其,伴隨台灣民眾平均餘命逐漸延長,領取年金人數大幅上升,倘若維持當前的費率和給付水準,各職業別的年金制度遲早陷入收支失衡,年輕的軍公教人員其實都理解年金制度不改革恐有破產疑慮,遂傾向支持改革。面臨繳費人口減少及給付人口增加的雙重挑戰,年金制度改革關鍵在於消弭世代間公平的疑慮,倘若退休世代依舊維持寅吃卯糧的做法,年輕世代勢必面臨年金白繳的憂慮,年金制度給付公式再如何精算也徒勞無功,國會殿堂對於的非理性化或泛政治化向來是政策合法化最大的風險。
年金改革應當想像成世代間締約,如同羅爾斯(John Rawls)在思考世代間正義時,探討締約情境中的締約者,該如何正義地考慮那些未締約之第三人利益?副總統陳建仁對年金改革方案有個有趣的比喻:資深的人領得久、年輕人的人領得到。既得利益者領得多寡就不是年金改革方案關注的重心,信賴保護原則不能做繭自縛,年金國是會議常發生謾罵、宣洩、威脅其實不是一個好的社會對話的審議過程。最後,筆者對年金制度改革的關懷仍是倫理性議題:有能力、有權力採取行事決斷或行為選擇的上一代,應如何考慮沒有權力決定政策、卻又必然得承擔前一代決策所帶來的後果,年輕世代對年金制度改革的倡議,若無法稀釋上一代決策錯誤的風險,就必須承擔年金改革所造成的社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