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學生在校慶中以「創意」的形式模仿希特勒與納粹事件引起國際的關注與爭議,大多數人譴責校方沒有負起應有的責任、老師的教育缺失、學生的無知……。我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了很久,我一直很想問一個問題:我們從來沒有教育學生要「同理」甚至是「同情」、從來就不在乎社會科學有沒有內化在每個學生心中的教育,出這樣的差錯不正是剛好而已嗎?
我想,畢竟,事實總是傷人,我們可以選擇不去面對,但既然這樣的事實引發了成了一個國際事件、這麼大的社會爭議,我想我們就有必要再好好的省思一下同理心與社會科學這兩件事。
首先,就同理心的部分,是指我們換位思考,以對方的角度出發去看待一件事情,並了解對方的角度下的事件是什麼樣的情緒與感受,再以對方的角度給予協助。對於同理心這一件事情,我們姑且不談這樣的換位思考是否真的百分之百是出自於內心的感同身受,還是只是一種助人技巧,但就客觀來說,起碼那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而即便這樣的尊重對某些人而言或許困難度高了點,那麼身為人,能夠對別人所遭遇的不幸產生一點憐憫的同情,應是最基本的待人處事態度吧!
問題就在於,目前我國教育體制中,並沒有所謂的同情、同理心的培養。我敢說,即便是在社會工作相關科系領域中,真的能夠做到「同理」案主的人恐怕也真的是少之又少。對大多數的人來說,要能夠同情陌生人已經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同理呢?
舉個例子,在這個凡事都講求快速、效率與便捷的時代,有多少人真的願意伸出援手,去協助一個車禍的現場,幫助一個毫不相干的人一同做車禍現場的處理?更何況,更少人會願意花費心思,去協助一個弱勢的人不單單只是把他要賣的東西賣完,還要做行銷、推廣、產品的改良……這樣基於同理心而生的工作。再說,不要說到遠至歐洲的歷史事件,就我們國內的228事件與白色恐怖,都存有為數不少的人對於這樣的歷史傷痛無感,甚至可以拿來當成調侃的話題與玩笑呢!
注意到了嗎?我們都是台灣人,台灣本島內所存在的既有弱勢族群或需要援助的人不勝枚舉,即便同樣都是台灣人都沒有辦法對陌生的他人以及在這片土地上既有的歷史傷痛產生同情與同理了,當我們面對遠在歐洲的歷史事件時,我們當然得把他當成事不關己的過往在敘述與「創意」。
總而言之,就學生的角度來說,我並不認為苛責學生的無知以及校方的疏失是將這樣的事件做一個防堵最好的作為。畢竟,教育的目的不在於懲罰、苛責犯錯者而在懲罰過後毫無作為。傑出的教育,應是在每次的事件中找出問題的所在,並設想如何針對既有的問題去做改善與再教育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