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12月1日英國駐美國大使達洛(Kim Darroch)在華府表示,未來倫敦會派遣颱風(Typhoon)戰機前往南海巡邏,2020年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完成戰備後也將至太平洋巡航。這件新聞除了再次傳達將來亞太局勢複雜性以外,由於日本駐美國大使佐佐江賢一郎(Kenichiro Sasae)也在場,更讓人聯想到100年前存在的英日同盟,以及某種形式的結盟關係是否會有再起態勢。
從歷史談起
19世紀中葉,大英帝國外交首重在歐洲取得均勢,保護自身海外殖民地與自治領,希冀藉由國際貿易體系與皇家海軍武力,維繫帝國霸權,這段期間稱為光榮孤立(Splendid Isolation)。然而,此時歐洲各國結盟關係成為顯學;普法戰爭後「德國」於1871年統一,首相俾斯麥為鞏固國家安全,先後締結德奧同盟(Dual Alliance 1879)、三國同盟(Triple Alliance),勢力逐漸擴大。
1895年甲午戰爭清帝國戰敗,日清簽署的馬關條約將遼東半島割予日本,惟這項土地割讓衝擊多國戰略布局,最終形成德俄法「三國干涉還遼」。眼見世界局勢有所轉變,倫敦開始調整政策;1902年英國與日本簽署英日同盟(Anglo-Japanese Alliance),正式結束其光榮孤立時期。
歐亞大陸的另一端,19世紀明治維新開始,是日本現代化運動濫觴。除推行工業化外,更大規模引進西方思想,成為一項全面西化運動。明治維新由薩摩藩、長州藩、土佐藩以及肥前藩等地藩士共同建立新政權終結兩百多年的江戶幕府。當時國內情勢尚未穩定,亟需建立一支現代化軍隊以自保,舊日本軍沿襲各藩所長,陸軍骨幹來自長州藩兵,自普法戰爭後以德國為學習對象,海軍則由師承英國的薩摩藩為首;兩軍對立衝突相當嚴重,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派首相是陸軍出身的東條英機,也讓陸軍在戰後完全失勢,自衛隊成立後陸上自衛隊政治上再也無力與海上自衛隊相抗。
日本藉由英日同盟獲得來自英國各式協助,使國力增長快速,進而於日俄戰爭中大敗俄羅斯,從此在外界眼中晉升為現代化國家。對倫敦而言,除了結交遠東盟友外,更重要的是日本迅速成為亞洲最先進國家,在諸多領域上得以提供英國實質貢獻。舉例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整體戰場與亞洲牽連較小,但日軍有效地在東亞牽制德軍,甚至派出海軍前往歐洲地區協同作戰;第一次英日同盟儘管才持續20年,然而的確替雙方國家帶來相當益處。
再起的英日同盟?
今年10月20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英國第一海務大臣(First Sea Lord)、日本海上自衛隊幕僚長(Chief of Staff)簽署《三方海洋對話》(Trilateral Maritime Talks),三國基於國家利益決定進一步合作,雖然這項協議並未提及太多具體事項,但作為宣示日後美英日海上合作之濫觴,仍然值得關注。11月23日,英國45型驅逐艦與日本秋月級(Akizuki Class)護衛艦即在亞丁灣進行演訓。
除海軍外,空軍互動更是顯著。今年稍早,皇家空軍一支包含四架颱風戰機、C-17戰略運輸機、C-130J戰術運輸機與空中加油機遠道迢迢而來,與日本航空自衛隊進行代號北方衛士16(Guardian North 16)之軍演,這是史上第一次自衛隊在日本本土與美國以外的國家舉行雙邊軍演。
再者,日本與英國駐越南大使館11月29日在河內與越方共同邀集各國外館代表、學者專家舉辦海洋事務研討會(Navigating Towards the Free and Open Seas of Asia: The Rule of Law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研討會立基於英日國防外交2+2對話,全場約90名參與者,會中先討論南海仲裁案,再聚焦於以海洋法為主的國際法合作,各方皆理解為了保持區域和平穩定,於東海、南海實踐法治(rule of law)之重要性。
展望未來
以英國角度觀之,不論如何歐洲與北大西洋安全是其國安政策永遠的首要考量,然而退出歐盟決定使倫敦將來在歐洲事務發言份量勢必有所弱化;鑑於英國仍傳承許多大英帝國時期之全球視野,極有可能轉變部分觸角,重返過去經營許久的蘇伊士以東(East of Suez)區域,一來可填補美軍重返亞太後戰略空窗,如今駐美大使更直接表示航空母艦與颱風戰機都將前往南海巡航,相信倫敦未來在亞太事務上不會缺席。
日本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合作可回溯至1990年代,她是北約首批制度化後的全球盟友,雖然地理位置遙遠,英國與日本早已在諸多場合表示彼此是本身在亞洲及歐洲最緊密之盟友。安倍晉三第二次首相任期大力推動一系列國家正常化進程,和平安全法制(台灣多稱為新安保法)於今年3月29日正式生效後,確實適度鬆綁日本安全束縛,也獲得多數世界友人支持。兩國短期內如此密集之互動應當不是巧合,相信將來東京扮演的角色不再僅限於科技、經濟等層面,更可依其領先周邊國家的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與海上保安廳實力,與美國以及其他國家一同肩負區域安全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