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台灣的心理學家,洪蘭學術成就不是最高,卻必定是知名度最高,許多認識洪蘭的人,恐怕還不知道她的本行。為什麼洪蘭能享有這麼高的知名度?當然不是學術成就,而是因為她的「麥克風」最大支:她長年在眾多媒體有固定的專欄文章,四處巡迴演講,又從小說到科普書,翻譯無數,還掌握一些實質的基層教育資源。
近幾年洪蘭的形象卻急轉直下,主要破口出在翻譯。2012年出版,引發軒然大波的《快思慢想》,一時間對洪蘭口誅筆伐者之眾多,讓人差點忘了如今的書市有多死氣沉沉。這篇文章《譯者之言: 無解的洪蘭翻譯品質問題》提到洪蘭翻譯的三大問題:不求甚解(讀不懂英文),強做解人(用解釋代替翻譯),得過且過(看不懂或難譯的就跳過)。
自從《快思慢想》劣譯事件以後,洪蘭靠傳統媒體通路,建立的「科學偶像」形象瓦解大半,又隨著台灣社會近年來的巨變,她在文章與演講中不時流露出的優越感,反變革的態度,好為人師但死不反省的負面榜樣,也使她在多數年輕一輩中的名聲,遠遠不如上一代。
進步歸進步,洪蘭歸洪蘭。
對外言論勢必有些表演的成分,但優越感更勝洪荒之力,以教養專家自居,好為人師之心如此強烈的洪蘭,讓人無法不相信,她平時演講和寫文時,都是真心誠意的把讀者當人看,給大家教育。
洪蘭的思想本質上相當保守,抗拒大多數的變革,大到國家認同,小到修正自己的錯誤超譯。這本來是種個人的選擇,見仁見智,但問題在於,另一個身份是教授的洪蘭,習慣將自己的反動意識形態,包裝在科學的外衣之下,這招已經用了很多年,而且相當有效。專業之所以是專業,就是因為懂的人少,而且圈子小,在洪蘭的圈子中,沒有人的麥克風比她大支,之前也少有人有勇氣批評,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洪蘭在《耐心等醜小鴨變天鵝》中,照例先提到某個科學研究,卻一貫的過度解讀,只是為了在最後支持自己的看法。這回終於有同行正式出來批判,「每樣研究工具都有其本領上的限制,在解釋研究資料時,謹守這限制的分際是第一要務。即便是科普文章,也要謹守這分際。光從腦部型態的變化,實在不足以衍生出那麼多文青式的結論」。
(參考:《洪教授「耐心等醜小鴨變天鵝」一文中的神經科學論述是否得宜》)
其實不需要特別專精fMRI,只憑基本的科學訓練,也能看出洪蘭這次犯了什麼錯。洪蘭的立論是,根據fMRI的結果,「男女大腦的發展在時間和順序上有不同,所以在課表安排和教法上應有所不同」,應該繼續維持男女分校。
fMRI測試時男女表現出差異,但性別只是一種因素,比方說身高,比方說城鄉差距,比方說家庭背景,比方說族裔等等,總有其他的某個因素,也與男女一樣,會得到大腦發展階段有別的結論。
問題出在,既然某個因素與性別一樣都有差異,例如亞裔跟非裔的發展不一致,那就讓亞裔一校,非裔一校,豈不也合道理?為什麼不是按照那些分類法去「分校」教育,而只著重在性別一項?
因為洪蘭「維持男女分校」的結論,早就先寫好了,這些科學研究的結果,只是被選擇性採用,套進公式,給人一個科學偽裝而已。語帶不清提到某某研究,假科學之名批判變革,最後偷渡自己的保守意識,這就是洪蘭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