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太陽花們同心協力戳破了那傘,那虛假的傘,讓更多太陽花能直接汲取到太陽那直接的溫暖。
作者 / 狂沙
圖片出處:Miss Wonder
這次,太陽花們同心協力戳破了那傘,那虛假的傘,讓更多太陽花能直接汲取到太陽那直接的溫暖。
作者 / 狂沙
圖片出處:Miss Wonder
由中國科技業者「字節跳動」研發、並在2016年9月正式開始營運的行動裝置應用程式(以下簡稱APP)—抖音、以及中國市場以外的國際版Tik Tok,由於抖音的每部影片時間長度不到10分鐘,對於部份自認為生活繁忙的現代人很有吸引力,輔以能夠持續掌握使用者喜好、持續不斷投放使用者有興趣的內容的演算法,再加上兼具社交及影音的多功能,以致於近年在各國蔚然成風。以整個世界而言,抖音與其國際版Tik Tok每月活躍使用者的總人數,約在15億人之譜,而在人口約2340萬的台灣,粗估也有大約550萬以上的活躍使用者,使用者人數之多、比例之高可見一斑。 但,抖音與其國際版Tik Tok在流行之餘,卻也在多個國家造成許多社會問題,以近期的台灣社會為例,抖音與Tik Tok近期流行的所謂「科目三」舞蹈,不僅成為國小~大學學生的模仿對象,「不知道或不會跳的人,會被視為跟不上流行話題的怪咖」的同時,也出現「OO(可以自由代入所在學級)不學科目三,將來長大擺地攤」之類的怪話,更因為火鍋連鎖店「海底撈」在台灣的門市,也出現員工被要求必須學會該款舞蹈、必要時要跳給客人看,桌邊服務發展至此已然走火入魔,因此傳出員工離職潮的消息。 而「科目三」之亂,絕對不會是抖音與Tik Tok在台灣所引發的最後一起社會問題。 無論是出於模仿外國的高點閱率/觀看次數影片的內容,抑或是出於標新立異(或更簡單的說,想紅)之類的意圖,不惜代價來拍攝影片,因此所發生的社會事件,不僅在日本或美國等國,在台灣也開始有愈來愈誇張的趨勢。 例如,2020年3月底,在桃園中壢,就曾經發生過幾名男子為了模仿中國的抖音影片,將自身所穿拖鞋脫下、並放入便利商店鮮食冷藏櫃內,因此遭到超商提告求償的案例(不過超商民事敗訴、未能成功求償就是了);而本月3日凌晨,同樣位於桃園中壢,標榜24小時營業、營收位居全台家樂福體系量販店第3名的家樂福中原店,竟然發生3名年輕男子在店內以打火機點燃殺蟲劑噴霧,不僅導致店內發生火災,店內部份區域商品燒毀或遭燻、裝潢也同遭毀損,更因消防疏散及其後灌救等因素,不僅店內及美食街,就連停車場停放汽機車也被泡水,為清理受災區域、修復裝潢及重新上架商品,該店更需停業2個禮拜,光是不能營業的損失粗估就將達到新台幣1億4千多萬元的慘案,事後調查更發現,這3名年輕男子案發當時會嘗試以打火機點燃殺蟲劑噴霧,竟然是為了拍攝抖音影片,於是抖音與Tik Tok所造成的社會問題,遂再度成為台灣社會的熱門議題。 筆者猜想,或許會有人拿「不同世代在年輕時所流行的事物,不乏『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白痴到不行的案例』」、「每個世代在成長時,或多或少都會經歷在旁人眼中看起來很白痴的時候,這是人類社會的常態」之類的理由,嘗試為抖音與其國際版Tik Tok開脫,但,請恕筆者直言,這次真的不一樣,抖音與Tik Tok所存在的風險、以及可能造成的問題的嚴重性,實在不能被輕忽,因為: 1.以對未成年人~年輕世代的影響而言: .抖音與Tik Tok之類以短長度影音為主打的APP/網站,其演算法是建構在「極端的投使用者所好、並且不斷推送使用者會有興趣的影音作品」的基礎上,久而久之不僅會讓使用者需要看更能刺激感官的該類影片,才能獲得如同初步接觸該類影片時,所能獲得的興奮等正面情緒(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口味愈吃愈重」),綜合晚近的認知心理學等領域研究,目前也已經得到「常看短影音,將會使得使用者從基礎的專注力、學業表現,到深度思考及判斷等能力,出現普遍性的下降,同時還會出現類似成癮的效果」一類的負面結論,對於未成年~年輕世代使用者而言,並不算是太好的消息。 .再者,抖音與Tik Tok所呈現的內容,「受到演算法操弄的斧鑿太深,儼然變成『使用者被演算法牽著走』的情況」固然是一大問題,而來自中國的歌曲及舞蹈等內容,不僅品味普遍低俗,其中所隱含的社會價值觀及政治上意識形態等內容,更會為台灣(及同樣流行抖音與Tik Tok的歐美及日本等國)未成年~年輕一代,對於政治及社會等領域的公共事務的基本態度及具體觀點,形成某種程度的銘刻及影響。因此,抖音與Tik Tok,無論從使用者個人品味的養成、抑或是政治等公共事務的觀念等形塑過程來看,對於未成年到年輕一代的使用者來說,都算是並不那麼正面的存在。 2.不只是針對未成年人,更是針對整個社會不分年齡的使用者,抖音與Tik Tok,在個人隱私及公共層面,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個人隱私方面,中國當局固然得隨時透過其控制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從資本構成到人事的諸般機制,去刺探使用者的個人資料,而抖音與Tik Tok的熱門/高收益創作者,其個人及財務等隱私資料,甚至在中國北京字節跳動總公司的伺服器當中,也存放有資料備份,等於中國當局可以直接窺探這些人的資料,至於是要用在威嚇—屈從的機制,還是要作為利誘的輔助手段,則仍須就具體事實一一判斷。 .至於社會整體或公共的層面,「中國當局隨時能夠透過在字節跳動總公司的黨支部、關鍵持股及行政監管的手段,干預演算法的機制及內容」、「中國當局已經有一段時間,將抖音與Tik Tok,作為他們向各國偷渡反民主、訴諸暴力等激進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矛盾等等意念及內容的平台」,以及「從美國2020年總統.國會大選當中,BLM等議題的攻防,還有這次2024年中華民國台灣的總統.立委大選當中,哪位總統候選人能夠透過抖音與Tik Tok,獲得更高的曝光率及正面觀感等情況而言,抖音與Tik Tok很明顯已經成為中國當局可得運用於操弄他國政局的工具」等因素共同參酌,可以更清楚的發現,抖音對於各國社會公共事務的影響力與危險性,已經達到所有有識者或關心相關議題的人,都再也無法對其輕鬆以對的危險程度。 對於各國而言,一個演算法等關鍵機制完全操於中國當局之手、其他國家難以對之置喙,甚至已經變成中國當局搬弄各國內外政局是非工具的APP,實在有太多理由無法令人安心。 […]
終於,上個月底台股指數黃金交叉港股恆生指數,此等振奮台灣投資人的消息已經暌違近三十年,而從近期雙方數據觀察,台股超越港股可能是長期趨勢,這也意味著香港黃金時代結束,曾經繁華絕代的經濟榮景,隨著中國政經局勢劇變與中美對抗,顯然已不可挽回。同時作為亞洲四小龍的台灣,此足供我方借鑑,更給台灣極力促統派一計醒鐘。回顧當年香港回歸中國後,因「江胡時代」延續改革開放的「香火」,帶給中國經濟起飛年代,此經濟紅利也與香港發展呈現互惠,當時甚至有許多香港人認為台灣不與中國整合即將沒落,豈料過了二十多年,反而「成也中國、敗也中國」,香港國際金融地位已成過眼雲煙,究竟這幾年發生何等政經轉折,使香港步向衰退之途?台灣能從中得到教訓嗎? 首先,是政治因素。習近平上台後力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工程,其中之一即將香港完全收回。因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約百年之久,歐美對香港頗具好感,予以特殊地位,賦予關稅、部分經濟自主權,加以西方人士香港為投資中國的跳板,任何投資都轉經香港,使得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曾令台灣人欣羨不已。但隨著中共逐漸加緊對港政治控制,如近年爆發許多學運及社運,使北京推動「國安法」等,有關反間諜罪之法律效力及於外國人,塑造一個不利投資者的安全環境。 中國似淡忘香港對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奇蹟有巨大貢獻、忽略香港於歐美眼中的地位,並將香港內地化,使之成為中國一個內地都市、更以香港豐厚外匯存底拯救內地經濟頹勢,反映在近年外資大舉撤離香港、許多中產階級爭先恐後移民海外另謀生路。 其次,是中美新冷戰緣故。近年來因中美敵意日昇,經濟戰成為雙方重要戰場,自川普時代以來美國對中國仍不斷施以經濟封鎖等,也間接拖累香港經濟,反觀台灣較之香港屬親美陣營,產業鏈又與美息息相關,反使台灣受惠於中美貿易戰,經濟仍有逐年進步。甚至,近期美國因香港逐漸失去政策自主權,遭穆迪降低香港信用評級為負面,香港前景雪上加霜。近日美國國會《香港經貿辦認證法》草案,於委員會受共和民主兩黨齊聲過關,其中影響香港最深者莫過於美國對香港取消對香港駐美經濟貿易辦事處享有的特權和豁免。畢竟香港逐漸失去自治地位,當然非「半獨立個體」。此一措施若足以撼動香港作為金融之都的根基,源自於中美新冷戰必然發生結果。 香港在台灣人心中有特殊地位,其中最重要者莫非作為一國兩制的樣板,雖然中共僅給香港保證「五十年不變」而非一國兩制。然實質上,各國政府皆知香港回歸後的境遇是給台灣統一後的想像空間。如今,隨著中共對香港政治緊縮,連香港本應享有的外交、經濟上自治權也剝奪,其實這可源自於胡錦濤時代促進香港對內地經濟依賴、扶植深圳來取代香港地位,延續迄今的手段。也可觀察出香港從過去被巧取自主權至於習時代的豪奪且不假掩飾,台灣人豈能期待統一後中國在統一前所談的承諾是否虛言,眼下是台灣2024總統選舉期間,我們是否步向東方明珠黯淡的後塵。某些政黨認為的和平協議,無異是在兩岸不對等情勢下所作的城下之盟,是真正保護台灣還是成一紙買賣契約,此是台灣人明年於大選需做下的抉擇。 作者/風林火山
隨著2024年總統及立委大選的白熱化,及朝野三方「三腳督」態勢的明朗化,台灣公眾都在看朝野政黨及各方總統候選人如何在公共政策上提出切合實際且具有前瞻性的主張,並且如何在這些議題上辯詰,特別是在關鍵的國防議題層面。 儘管日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美國總統拜登說「沒有攻台計劃」,蔡英文總統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也說,面臨內部經濟危機的中國共產黨,可能不會考慮在現在入侵台灣。雖然中國在短期內入侵台灣的機率極小,但是在中長期看來,中國採取武力入侵的可能性仍然是非常大的,特別是中國的經濟持續下行跟社會不安影響到中共,特別是習近平的統治,透過入侵台灣轉移政治危機並非不可想像的情境。 然而目前為止,吾人尚未見到主要政黨在國防議題層面提出耳目一新的論述,僅有基進黨提出「國軍改革系列」、「裝備提升系列」等文章針對當前軍隊沉疴積弊提出諸多極有見地的改革主張,在台海局勢仍然持續緊繃的當下,國防議題不應該在台灣2024大選中缺席。 有鑑於此,作為選民的筆者不揣淺陋提出下列問題,詰問朝野政黨及各方總統候選人: 一、如何選任適任的國防部長帶領軍務革新,今日國防部長僵化顢頇的作風對民心士氣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是有目共睹,這突顯選任一位適任的國防部長跟適合的幕僚群的重要性,因此文人部長跟國防部大幅文職化的必要性勢在必行,吾人必須質問朝野政黨,特別是各方總統候選人對此的態度為何? 二、如何促進軍務革新,今日的軍方,特別是陸軍,在觀念、管理文化等各層面的陳舊僵化,始終是無法改善的痼疾,更是志願役大幅流失的根源,吾人必須質問朝野政黨,特別是各方總統候選人如何推動軍務革新? 三、如何改善軍方訓練能量不足的問題,軍方訓練場地不足、演訓場地面臨當地民眾的民粹反彈、需索無度,不斷困擾軍方,更嚴重影響軍隊戰鬥單位的戰務本訓,可以預期的是未來義務役役期延長及全面徵兵,這個問題會更嚴重;吾人必須質問朝野政黨,特別是各方總統候選人如何化解阻力,如何改善軍方訓練能量不足的問題? 四、如何促進軍民協力,在烏俄戰爭之後,如何借鑑烏克蘭軍民協力的經驗一度成為台灣社會熱烈討論的話題,然而國防部方面對此興趣不大,更不乏出言貶抑「黑熊學園」及其他民間有志團體的輕蔑舉動,造成軍民協力的隔閡,面臨這樣的困境,吾人必須質問朝野政黨,特別是各方總統候選人如何打破軍民協力的壁壘? 前述問題,只是今日台灣國防問題的一部分,卻是政治人物跟台灣公眾不容回避的問題,與其漠視這些問題,任由這些問題發酵拖累台灣國防,倒不如開誠佈公的在這次大選提出來好好討論,作為凝聚民意推動日後國防改革的準備,期望朝野政黨,特別是各方總統候選人,應該正視「國防改革」的重要性,認真的提出相關論述,將其作為大選的關鍵議題。 作者:局外人
為因應無人機在戰場上日益活躍,國防部將與民間公司合作,共同生產更多的無人機,以應付日趨多元的外在威脅。 蔡英文總統於五日時特地前往嘉義民雄,視導「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民雄航太暨無人機院區開工的動土典禮,中科院院長張忠成表示,第一階段的開發面積約5.12公頃,並預計在2025年底前完工。 針對不同的任務型態,無人機能發揮的功能相對多元,無論是傳統的偵查、照相、搜救等,或是應用在戰場擔任攻擊的角色,無人機已在2020年所爆發的「雙亞之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2022年爆發的俄烏戰爭,以及2023發生的以巴衝突,在戰場上,舉例而言,無人機為烏克蘭軍隊對俄羅斯發動突襲、偵查之效,也能在戰況不利於烏克蘭部隊時,提供不對稱作戰的功效,因無人機不易遭到敵方偵查,加上配合衛星導引的協助,往往能達到精確攻擊的作戰目的,這也是為何俄羅斯的地面部隊,尤其裝甲部隊遭到重創的原因之一。 而在以巴衝突之中,起初巴勒斯坦的激進組織哈瑪斯透過無人機的模式進攻,特別針對以巴之間的邊界發動突襲,造成以軍傷亡不斷,但隨後以軍整裝待發,並配合有人機(以色列空軍)的協助,對於躲藏在建築物內的哈瑪斯團體進行攻擊,這有助於降低後續以色列軍隊的傷亡,也能在夜間作戰時獲得最佳戰果。 近幾年以來,台灣因「少子化」因素,使得國軍現役部隊在招募工作上遭到困難;加上中共解放軍無人機對台灣及周邊島嶼的偵查頻率大幅增加,使得國軍在防務上備感壓力,為有效應付當前威脅,除了持續向美方採購新式裝備、具有「源頭打擊能力」的距外攻擊飛彈,國防部未來將規劃以五百億新台幣的預算,生產超過3000架以上的各式無人機,以強化我國在不對稱作戰中的優勢與能力。 國防部將以「軍用商規無人機」的研製模式強化台灣在不對稱作戰的能力。平時擔任訓練、偵查、情蒐甚至救災等任務,戰時將配合各軍種之間的任務所需,執行偵查、攻擊、騷擾與「戰場搜救任務」,換言之無人機的生產,不但是帶動台灣科技產業另一波的成長外(經緯航太、雷虎科技、中強光電等),更能有效強化我國在不對稱作戰的能力與應用。 作者: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