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代的價值觀捍衛原住民傳統,總該做出一些妥協
蔡英文總統在8月1日以中華民國總統身份,首度正式代表政府向台灣的原住民道歉。台灣這400年來受過許多政權統治,其中民進黨是統治時間最短暫的一個,竟然也是第一個向原住民道歉的政權,這件事的諷刺性,間接說明了台灣原住民400年來,曾經受過多少委屈。
(參考《原住民族日總統蔡英文3千字道歉全文》)
許多人對這400年來第一次的道歉仍不滿意,這部分完全可以理解,畢竟今日台灣的原住民們,仍然在各方面受到許多不當對待,然而某些原住民團體提出的某些要求,究竟可行性如何,對現狀有沒有幫助?
「小米穗與各個原住民族團體共同提出了『國家道歉與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聲明書』,要求蔡英文總統 520 上台後,除了要以國家的高度向原住民道歉之外,具體還應該實行什麼措施。國家除了道歉之外,該怎麼實際面對歷史真相,道歉並且賠償?聲明書認為,國家應就原住民族之傳統領域佔台灣土地面積 70% 之比例,應編列每年新台幣 1 千億元之賠償基金。」
(參考:《520後小英跟原住民道歉又怎樣?原民團體:每年賠償一千億,但重點不在金額本身》)
「原轉盟提出三項訴求:第一要求民進黨政府提出政院版原住民族轉型正義條例,送交立法院審理;第二要求蔡英文總統確立台灣政府與原住民族”準國與國關係”,第三要求蔡英文總統提出原住民族九大主張政策承諾的立法及推動時程表。」
(參考:《原民轉正義聯盟訴求轉型正義條例立法》)
在談這些訴求對現狀有沒有幫助,是否具體可行之前,有些事該先想想。
為什麼要向原住民道歉?那是因為當今由民進黨執政的台灣政府,決定奉行「現代」的價值,現代是否等同於進步不知道,但向國內的原住民族道歉,無疑是各國現代政府的價值,而非傳統政府的價值。可是現代政府道歉的對象,卻是受到傷害的原住民「傳統」。
原住民團體的訴求中,其實也充滿現代的價值觀,像是「轉型正義」就是非常現代的概念,「準國與國關係」更是現代化的不得了,「每年一千億賠償金」,以賠償的概念看沒太多現代成分,但一千億這估價,給人感覺倒是相當的現代。
一千億這價碼,是從「原住民族之傳統領域佔台灣土地面積70%之比例」來的,可是這「傳統領域」又是從何而來?「原住民族」的意思是原本居住在台灣,具有相異文化與傳統的許多不同族群,合稱為原住民族,這名字就表示,原住民族是由許多不同的人群所構成,並不是中國的「中華民族」那種希望弭平差異,異中求同的概念。400年前,整個台灣都屬於「原住民」沒錯,但是這些原住民,可以直接等同現在的原住民族,現在的原住民族,與當時的原住民間有直接的繼承關係嗎?
另外要推動準國與國關係,甚至是更加激進的主張,勢必都要牽涉到立法,甚至是憲法的層級。一項問題在於,這些立法、憲法、自治、準國與國關係等等,無一不屬於現代的觀念,也無一存在原住民傳統(以及漢人,或任何所謂的傳統,這些通通是現代社會的概念)。原住民族雖然是弱勢的一方,但假如想要用這些現代的方式捍衛傳統價值,總是要做出一些妥協,不能處處按自己定義的傳統辦事吧?
(參考《原民自治不好嗎,為何朝野始終不同調?學者:自治不一定要「依法行政」》)
另一項現實問題在於,原住民團體對政府的所有訴求,都必需由政府承擔與執行,也就是說,實際上全都是政治問題。政治是不斷的妥協與交易,與民主政府最好的交易籌碼就是選票,但台灣的原住民總人數本來就少,選票相當有限,更現實的是,在民進黨已經獲得台灣多數地區相對多數支持的時候,能獲得的原住民選票,比例仍很可悲。這個現狀當然有其種種歷史因素,但現實就是,執政的民進黨替原住民出頭,拿不到多少政治利益,所能給予的,只能是現代價值下的道義。
原住民轉型正義,是個傳統與現代的衝撞難題,期待台灣的原住民們,能夠早日找到調和傳統與現代價值的論述及實踐方法,如此對所有的台灣人,都是利大於弊。
國民黨一直都在相忍為國,結果現在被民進黨清算,國民黨為自己辯護個幾句,這就叫「矛盾」?
國民黨連為自己說話,為自己辯護的自由都沒有?這就叫做轉型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