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目標在於得到亞洲經濟及政治主導權,計劃藉由「一帶一路」來解決目前所面對的:
一、中國國內過剩產能及市場需求漸趨緊縮的問題,
二、資源獲取的問題,
三、因東部沿海工業及基礎建設密集而西部地廣工業稀,所產生的戰略和中國國內國家安全問題,
四、擁有橫跨亞非歐區域經濟的貿易主導權。
除了延續中國之前在非洲的經濟活動及基礎建設,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國將繼續挾其龐大資金及技術,投資南亞及非洲,並成為能夠左右各國經濟的幕後黑手。台資企業在東南亞各國已面對來自陸資企業的挑戰,是否能永續生存,關係到台灣在東南亞各國間的外交、經濟、文化等話語權。
台灣新政府上台之後希望積極發展新的南向政策其實一點都不「新」,但相對於過去,就目前台商在東南亞投資的情況,和東南亞各國之間的漸趨頻繁的貿易往來,以及各項關稅壁壘的消彌等等各項條件逐漸成熟,或許新南向政策能有更大的成功機率。另外,南向政策不應是西進中國的替代品,而是台灣身為一個島國本來就應重視的方向。
然而,是否真能達成這個任務型的「新南向政策」經濟型導向的相關的策略及方法,關鍵在於其開拓性及永續性。
縱觀台商在東南亞所面臨的困境,尤其是在當地的中小台資企業所面臨的問題,例如與當地政府的交涉及互動、或當地土地取得,過去這些通常需要透過特殊關係來達成的事務,若能透過台灣政府各部會及新南向政策辦公室能搭起當地政府及台資企業之間的橋樑,在東南亞市場積極策略布局,並能具體解決關稅壁壘的問題,相信能加強中小型台資企業在當地的深耕及發展。
另一方面,針對已開始進入就業市場,被稱為「新台灣之子」,熟稔東南亞各國語言的外配子女、來自東南亞國家來台受高等教育畢業後的留學生、以及台灣各行業專業人才,提供一個勞資媒合平台,讓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流入在東南亞各國的台資企業,畢竟台灣在許多產業的成熟度相較於中國,仍有相當的優勢。
另外,目前台灣在東南亞各國從事的生產以代工產業為最大宗,且多為勞力密集度相當高的製造業為主,台資企業要在當地馬步站得穩,就需要語言多元、文化多元並具有台灣經驗的人才擔任中高階主管,做為台商以及當地員工之間的催化劑,鬆綁東南亞來台留學畢業生就業法規,留住在台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讓他們能在台灣接單東南亞製造的台灣母公司工作,也是幫助台資企業根留台灣的一帖藥方。
新南向政策辦公室要做的不是扮演外交部的影子,而是加強與東南亞各國的經貿關係,來達到與東南亞各國更深的交流,是一個 bottom-up 而不是top-down 的策略關係。在各國協助建立強而有向心力的商會、僑領關係,同時協助在不同產業之間尋找機會,幫不同廠商穿針引線做行銷與媒合,透過異業整合一起向南!
文化交流當然也是新南向政策不可或缺的事務,且這樣的交流必須是雙向的。在台灣,大多數的人第一次出國都是到東南亞旅行,但可惜的是台灣人對東南亞的了解少之又少。今天的台北市,走在巷弄間的小吃店,醫院的病房裡,大大小小的工廠裡,從東南亞的移工填補了許多基層的勞動力以及如看護這樣的專業人力。合適的立法保障移工的工作權及居留權,是對移工人權的保障,也是讓東南亞移工或移民更加認同台灣這一塊土地的方式。
經濟的發展需要有良好的文化認知,新的南向政策將是結合文化、技術、產業配合資金的一股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