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主任張志軍5/25北京會見台灣工商團體秘書長聯誼會參訪團時強調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對台不因台灣政局的變化而改變。
張志軍指出:「台獨沒有前途,不可能成為台灣未來的選項,這是歷史定論。有人說要重視台灣普遍民意,台灣民眾因特殊的歷史遭遇和社會環境形成的心態和感受可以理解,但是,台灣社會也應瞭解和重視13.7億大陸民眾的感受。他們對歷史上民族弱亂時倍受外敵欺凌、國破山河碎有著極其深刻的記憶,對維護國家統一、絕不允許國家被分裂有著堅如磐石的意志和始終如一的態度。」
張志軍的說帖相當程度代表中共高層的看法。前段是老調重彈虛擬的一中92共識。後段以歷史作基礎的對台論述,來否定台灣約8成贊成台獨的民意以取得統一的正當性。然而,歷史首重真實,問題是:張志軍的歷史根據是真的嗎?有說服力嗎?
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曾經一向是贊成台獨的。
根據李筱峰教授2015-5-6蘋果文章節錄:
… 1928台籍左翼在上海組台灣共產黨。政治大綱第二、三條「台灣人民獨立萬歲」「建立台灣共和國」。中共不但沒有反對,還派代表彭榮參加大會。1936年七月十六日,毛澤東回答美國學者斯諾:如果朝鮮人民希望掙脫日本,我們將熱烈支援他們爭取獨立。這一點同樣適用於台灣。1938年十月,毛澤東提出《抗日民族戰爭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的新階段》報告,鼓勵「朝鮮、台灣等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 1941年六月,周恩來在〈民族至上與國家至上〉文中,表示中國支持其他民族國家的獨立。這些運動包括:朝鮮、台灣。二戰結束前,中共第七次全大會一份有台灣名號的文件〈台灣等國留延黨員致中共七大大會祝賀詞〉,簽發賀詞的「台灣等國」包括台灣、菲律賓、越南、—;明確提到中共長期支持東方各民族(包括台灣)的獨立運動。戰後,,國民政府接管台灣,1947爆發二二八事件,中共解放日報三月八日發表「支持台灣獨立」。毛澤東說:「我們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武裝部隊,完全支援台灣人民反對蔣介石和國民黨的鬥爭。我們贊成台灣獨立,我們贊成台灣自己成立一個自己所要求的國家。」…
直到1949,毛澤東要消滅退守台灣的蔣介石,才喊出「解放台灣」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口號來凝聚中國軍民的向心力,也是毛澤東抓住軍權鬥爭政敵的宣傳藉口。之前,中共從未提台灣屬於中國。
至於張志軍所說「台灣社會應瞭解和重視13.7億大陸民眾的感受。受外敵欺凌的記憶,對維護國家統一、絕不允許國家被分裂。」
這種說法讓人啼笑皆非,因為沒有反映歷史事實,卻把加害人和被害人的角色錯位。
決定台灣前途1895甲午戰爭是清朝和日本為爭奪殖民地朝鮮的控制權,不在殖民地火拼,而是在殖民地千里外的黃海開戰,成敗決定殖民地的歸屬,卻禍及千里外的台灣,台灣被清廷出賣割讓,割台給日不是台人的主意,也非台人所願,台灣人為中國擔負國衰民弱責任的苦果,成為中國戰敗的犧牲品。
現在,中國出賣台灣還不夠,實質已經和中國分治及主權獨立的台灣,餘哀未盡,中國極盡所能要消滅它於國際舞台,使它不存在,台灣人的無奈和憤恨就不難理解。中國不反思對台虧欠,還要台灣人再次理解大陸民眾的感受。藉口他們歷史上受外敵欺凌、國破山河碎的記憶,合理化他們賣台行為,還要台灣人來配合和大陸民眾共同承擔苦難,這未免太不可承受的重!
中國百年受外敵欺凌的屈辱是事實,可是不但不是台灣造成的,台灣反而是受害者。
大陸民眾的感受是什麼碗糕?不要台灣時,嫌它鳥不語,花不香,男無義,女無情的化外之地;割讓給日本時有來問台灣人的意見嗎?
需要台灣時,就要台灣維護國家統一,絕不允許分裂,台灣的未來要問中國人的意見,若不從,不是「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而是飛彈侍候,文攻武嚇。若非顧忌美日,早就武力犯台了。中國自稱禮儀之邦泱泱大國,那麼就以文明說服人吧!
眼前事實:依附相同政體和價值觀的美日,台灣保住主權獨立,繼續享受自由民主人權;如果和一黨專制獨裁的中國統一,自由民主人權瞬間不保,台灣未來的選項,不言可喻。
作者 / 楊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