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8日)傳出,雄勳食品原料廠涉嫌竄改產品標籤有效期限,且這些有問題的原料製品,已銷往各大賣場,甚至美國。八年前該公司就曾捲入中國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改名後繼續經營食品原料製作與販售,結果又再次出包!
台灣這些年來,面對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防不勝防,政府現在的做法不僅未從根源防範,甚至顯得束手無策,都得等到下一波食安事件爆發時才倉促應對。
我認為新政府上任後,應以「預防勝於治療」的心態做出風險管控,可否由行政院設置直屬食安單位部門,建立專業食安警察,負責專門查核上中下游食品廠。
另外,也應建立「吹哨人」相關法律條款,鼓勵內部員工主動檢舉黑心食品案件,並學習歐盟推動「保密法」,避免吹哨人遭遇法律訴訟、刑事指控、誣衊以及停職等報復性處罰,強化吹哨人行動與效率。
新政府也應推動新的社會風氣,建立「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經營需對民眾們所造成的影響做考量。政府可研議討論,做出相關配套與鼓勵機制,遏止黑心無良企業橫行的歪風。
也可順勢推動「剩食管理」制度,由新政府出面統合,與各公益團體合作,讓大賣場、超商與食品製造廠,將即期食品透過制度有效的分配給弱勢團體,減少浪費;並嚴格把關,追蹤逾期食品是否確實交由合格廚餘廠商再利用,杜絕非法轉賣的事件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