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這裡是羅德斯島,就在這裡跳舞吧」-從AlphaGo與棋王的對弈反省人類的有限

  • 時事
  • 民意

與其害怕這些人類的創造物有朝一日會反撲,不如開始思考這些機器對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知識上的啟示,反思我們自身的所有成長背景、經驗為我們帶來的思考與想像力上的限制是什麼?

近日科技界的焦點無不放在Google AlphaGO與南韓棋王李世石的圍棋對決上,這種人與人工智慧間的對決,在人類歷史上早有先例,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IBM的深藍電腦擊敗當時的世界西洋棋王,這個例子被許多人認為是人工智慧的一大進展與勝利,然而,從現在的眼光來看,深藍已經不再被視為是真正理想中的人工智慧,因為如同深藍一般的人工智慧在設計上是比較狹隘的,它只能專精於預先設計好的功能,也就是說,深藍雖然能擊敗西洋棋王,但它如果沒有預先設計好的程式的話,它玩五子棋的能力可能還比不過一個普通的小孩子。

AlphaGo與韓國棋王的對決,也是電腦與人腦的對決。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
AlphaGo與韓國棋王的對決,也是電腦與人腦的對決。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

如果人工智慧都是如此那有什麼好怕的?是的,如果人工智慧始終仍必須依賴於人類幫它們設計與灌輸程式的話,那麼人工智慧始終只是個臣服於人類智慧下的產物,但今天人們所關注的AlphaGO並非如此,它的設計者是DeepMind(已被Google收購)的Hassabis,他從人類的大腦運作方式中取材,目標是要打造出一種像人類一樣,可以在多種事務中適應並學習的人工智慧。正是如此,AlphaGO使用了非常靈活的演算法,這種演算法足以讓AlphaGO對周邊的環境展開自己的判斷與適應,也就是說,它將可以像當前所見的任何生物系統一樣自我學習,只要搜集並接受了相關的原始數據,AlphaGO就能夠從零開始學習某項能力。

換句話說,AlphaGO某程度上實現了人類對理想人工智慧的期待,也就是能夠如同生物一般的自我成長與適應,但同時,在這場AlphaGO與棋王的世紀對決的關注與評論中,也反映出了人類社會對科技高度發展下的恐懼。在歷史上,西方工業革命剛開始時,那時社會上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透過機械,人類可以從此豐衣足食,不用再辛勤勞動,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機器將會取代、剝奪人類所擁有的一切,機器是罪惡的,機器最終會反過來奴役人類。對科技發展的恐懼,在每個時代都深深的存在於人類的心中,無數的小說電影訴說著人類對於被科技所超越的懼怕,與機器有一天脫離人類控制時的恐懼,這種害怕成為人類文明跨時代的困境,我們一方面需要研發更好的機器,卻又一方面害怕自己被機器所奴役。

這種困境在人工智慧發展下更為明顯。當代公認的人工智慧先驅是英國的圖靈(Alan Turing),他在二戰時研發出圖靈算機破解了納粹的密碼機,從而讓盟軍取得關鍵情報戰勝納粹,這段故事在最近被拍成電影《模仿遊戲》,其中一個橋段是這樣的(筆者由英文翻譯,與電影字幕可能有別):

警察:「機器真的能如人類一般思考嗎?」(Could machines ever think as human beings do?)
圖靈:「大多數人說它們不會。」(Most people say not.)
警察:「但你不是『大多數人』。」(You’re not most people.)
圖靈:「恩…問題在於你問了一個笨問題。」(Well, the problem is you’re… asking a stupid question.)
警察:「是嗎?」(I am?)
圖靈:「機器當然無法像人類一般思考。」(Of course machines can’t think as people do.)
「機器是與人類不一樣的。」(A machine is different… from a person.)
「它們是用不同的方式思考。」(Hence, they think differently.)
「有趣的問題是…只是因為某項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於你,就意味著它不在思考嗎?」(The interesting question is, just because something thinks differently from you, does that mean it’s not thinking?)

在電影裡,圖靈表達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他說道,即使是人類彼此間也有需多喜好、品味等各種差異,這些差異指向了我們彼此間大腦運作上的不同,也就是我們思考方式的不同,如果這麼說是合理的,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對那些由銅皮、電線與金屬的做的「腦子」抱持同樣的觀點呢?圖靈的觀點是超越時代的,超越了僅僅將機器視為某種齒輪與鐵皮在自然界因果關係下運作的組合的觀點,但圖靈即使擁有這樣超越時代的視野,卻很可惜的未能超越他所處時代的科技水準,在今日,圖靈雖然啟發了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想像,但從科技的觀點來看,圖靈算機所運用的演算法早以被更先進的人工智慧所超越,而僅僅成為了人類科技史上的一個重要但已成歷史的時點。

AlphaGO某程度上或許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圖靈算機,它開創了人類通往理想人工智慧的道路,機器開始有能力可以從頭開始組織知識、學習與適應,而不再只是需要依靠人類的知識餵食,這對人類文明帶來的震撼絕不亞於工業革命的興起。另一方面,人類又渴望又懼怕的創造了AlphaGO,在它擊敗李世石後,反省聲浪不減,大多都是可畏的讚嘆著AlphaGO的成就,但同時也引起了對人類思考的一次重要的反省,也就是人類的思考總是被自己的經驗、思考與環境所限制,我們跳不出我們自己的時代,跳不出我們自身的思考慣性與偏見,但AlphaGO不一樣,它毫無偏見的思考所有可能的制勝的策略,圍棋專家們說著AlphaGO會使用專業人士看來不屑一顧的步法,但這些步法卻反倒成為它擊敗李世石的關鍵,AlphaGO有自己的思考方式,而這個思考方式是不受限的,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這裡是羅德斯,就在這裡跳躍吧;這裡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這句話意味著人類跳不出他的時代,正如人無法跳出羅德斯島一樣-但AlphGO讓我們看到,雖然人跳不出自己的時代,或許機器可以。

無論是讚揚或恐懼,人工智慧都將掀起人類文明再一次的重大轉變,但與其害怕這些人類的創造物有朝一日會反撲,不如開始思考這些機器對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知識上的啟示,反思我們自身的所有成長背景、經驗為我們帶來的思考與想像力上的限制是什麼?我們跳不出自己的時代,但我們創造了不同於我們的「大腦」來為我們開創了超越時代的新局,藉此,或許我們也將能跳出這個限制著我們的大時代。

作者 / 起行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AlphaGo 人工智慧 圍棋 棋王
2016-03-16 起行

Post navigation

[轉] 謹慎公開,是歷史專業的傲慢,還是顧忌冒進的後患? → ← 油價漲跌,可別習以為常!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台灣文化,是我們的生活與靈魂

在那個還沒有自由的年代,一群知識份子開始用文化喚醒人心。有人辦報,有人開講座,也有人走進街頭,把「做自己的人」這句話說給社會聽。那不只是知識的分享,而是一種要讓人重新抬頭、認識自己土地的努力。那時的台灣,雖被外力統治,卻開始從閱讀、戲劇、母語裡慢慢長出自己的聲音。這場文化覺醒,讓人懂得文化不只是傳統,而是生活裡對尊嚴的追求。 台灣的歷史走過太多不同時代。荷蘭、西班牙、日本、美國、中華文化,都曾在這裡留下痕跡。每一段歷史都像一層顏色,疊在島嶼上,沒有哪一種可以被拿掉。中華文化的思想與文學,成為台灣文化的重要部分,但它不是全部。我們同時也承接了日本的教育制度、西方的民主觀念、原住民族的土地精神,還有島上人那份從生活生出的韌性。這樣的融合,造就出一種特別的氣質:包容、開放,又有自己獨特的節奏。 現在的台灣,文化就在身邊。早上廟口的鐘鼓聲、夜裡的音樂節、原民歌聲、客家山歌、台語劇場、英文詩朗誦,都在同一座島上並存。你不需要刻意尋找文化,它就活在市場、巷弄、教室與田野之間。有人說,台灣文化很難定義;但也正因如此,它才真實。這座島的多元,讓每個人都能在不同的文化裡找到自己的影子。 文化教育的意義,就在於這裡。它不只是教我們背歷史、記節日,而是讓人理解我們為什麼會成為今天的樣子。當學生在課堂上學母語、讀台灣的故事,當地方社區講起老屋與廟口的往事,那不只是學習,而是一種對土地的認同。台灣文化不需要誰來定義,它早已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成形。它吸收了中華文化的文學底蘊,也擁抱外來思想的多樣開放,最後變成屬於台灣自己的樣貌。 這就是台灣的美,一座被海包圍的島,卻不封閉;一個被不同文化影響的社會,卻更懂包容。文化讓我們記得自己來自哪裡,也讓我們知道該往哪裡去。台灣文化,是我們的國家精神,是這片土地最深的呼吸。只要我們願意理解它、珍惜它,它就會一直發光,照亮這座美麗的福爾摩沙(Formosa,葡萄牙語譯為「美麗之島」 )。 作者:潘威佑

山雨欲來風滿樓:國民黨三都市長抵制新主席就職大典

國民黨三都市長拒絕參加鄭麗文新主席就職大典。侯友宜、盧秀燕、張善政,不約而同,拒絕出席就職大典。台灣人民都心知肚明三大市長抵制的理由。 只有馬英九前總統會中感動的涕泗橫流,台灣人民也沒有忘記馬前總統的左右手(新科國民黨副主席)馬不停蹄,即時到中國稟報。 山雨欲來風滿樓,無風不起浪,看來國民黨是分裂定了,道不同不相為謀嗎!只是誰都不想首先口出惡言,就等2016年台灣人民的決定再說! 所以,鄭主席還有機會繼續「炮火連天」,宣洩她的「紅統意識」,惟恐她宣洩的不徹底,中國官方央視、中國新聞社,罕見的派員來台採訪,特加鼓勵,當然也期待鄭主席能再次聲明中國的戰機、空母戰鬪羣,圍著台灣繞,是為了「保護台灣人民」! 可憐的侯友宜、盧秀燕、張善政市長實質為台灣民意的主流,卻是國民黨內的少數派,孰令致之?難道是上天要摧毀國民黨,先令其「瘋狂」!瘋狂的國民黨,當然病候會出現在其頭人鄭主席身上。有台北政治達人預測鄭主席的「紅統」之見,還沒說完,會再繼續說,馬前總統會再感動的頻頻拭淚 ! 台灣人民呢?當然希望鄭主席繼續她的「紅統學」,繼續說,持志以恆,海枯石爛,因為政治人物善於隱匿其所思,顧左右而言它。難得鄭主席能傾其心中隱密,令台灣人民可以窺其究竟! 鄭主席你可不能「為德不卒」,說了「我以我是中國人為榮」,「我要幫助台灣人民也以身為中國人為榮」—— 台灣人民不以為然,鼓噪之後,鄭主席又回到國民黨的老話術,立即改口「我也是台灣人」!央視和的中國新聞社若往上報,你難道不售怕中南海的頭頭會生氣,唯你是問 ! 國民黨從此誰清誰濁?𠗊渭分明 !到了2026年期中大選,民意走向會不會再來個「洪秀柱」風暴?侯友宜、盧秀燕、張善政諸大公,您們可要準備好 ! 作者:顧憲同

連連看「普廷」和「習近平」

很多台灣人民已經學會藍營「連連看」的絕活,而身體力行。例如說,把「普廷」和「習近平」連在一起,效果宏大,好像中了樂透,會令國民黨剛上任的鄭主席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 鄭主席說「普廷」不是獨裁者,因為他是經民主程序選出來的。那麼我們來「連連看」,結論:當然習近平主席也不會是「獨裁者」了,因為習主席是根據一黨專政的「中國憲法」的民主集中制選出來的,也是「民主」,更是「選舉」,當然習主席和「獨裁者」,八捍子打不著! 從此中國外交部的發言人更可義正辭嚴,洋洋得意的說:中國是民主國家,而且肯為世界民主力量的增進而努力。我們可以在此繼續「連連看」:所以空母、先進的戰機,圍著台灣繞,是為了「民主」:軍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購買俄羅斯石油,避開西方國家、聯合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讓普廷有力量繼續侵略烏克蘭,也是為了「民主」? 台灣有政論家,大聲疾呼台灣人民,可不要被國民黨新科鄭主席騙了!鄭主席只是想藉選擧勝利、上任的絕佳機會,向上國的習大主席「表忠」,「輸誠」,她哪在乎「民主」的學說,這是超出她的智能想像。有人說:池小王八多。要向天公比高的大人物會在乎小池子裏有甚麼小動物 ? 權力是務的政客,只相信「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成功者的獨裁者也會成為「民主鬪士」,有了「民主」,世界「和平」水到渠成,所以他們可以振臂高呼他們奮鬪的是「民主」,更要走向世界和平! 鄭主席是亂世污流中的一丁點泡沫,歷史破碎的只會是泡沫。可憐無知的國民黨命卻要變成祭台上的犧牲,陪上百年歷史的聲名。剛卸任的朱主席您幹嘛花大精神寫「國民黨的百年史觀」。新上任的鄭主席只要連環發炮,您的「史觀」立即灰發煙滅 ,像是一堆費紙!誰理您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 ? 作者: 徐吁

民選政治領袖也會成為獨裁者:從鄭麗文言論看國民黨論述的迷航

在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接受《德國之聲》專訪後,主持人記者雖被起底有意識型態,但雙方幾段談話引發熱議,尤其鄭主席表示普丁「不是獨裁者,因為他是民選的」,並認為俄烏戰爭是由烏克蘭與北約挑起。同時,她主張兩岸應以和平為首要目標,但「不放棄武力保衛台灣」。這些言論表面矛盾,實際上揭示了當代台灣政治中,對民主與威權的界線、對和平與主權的想像,正陷入一種危險的模糊,讓國民黨未來2026、2028選戰陷入愁雲慘霧。 普丁是民選所以不是獨裁者?這在當代比較政治學門研究是一大謬誤。首先,從政治學的角度看,普丁的統治型態早已被歸類為「選舉式威權」。俄羅斯有選舉,但缺乏真正的競爭:媒體被掌控、反對派被迫害、憲法被修改以延長任期。鄭麗文主席受訪時以「民選」作為否定獨裁的理由,反映她忽略了政治學上「形式民主」與「實質民主」的差別。選票本身並不能保證民主,若制度制衡失靈、言論受限,民選領袖依然可能成為獨裁者。事實上,20世紀許多威權政體為例,從拉丁美洲軍政府到中亞強人,皆以「民意授權」為名實施專制。 筆者想提醒鄭主席可以回顧歷史最著名民選獨裁者例子,莫過於在歐洲挑起二次世界大戰的希特勒。1933年,他透過威瑪共和國合法程序當上總理,隨後以《授權法》奪取國會權力,壓制異議,最終建立納粹極權。希特勒的崛起過程警示世人:選舉若缺乏法治與公民自由的支撐,民主可能在程序之內被掏空。因此,民選不但無法保證民主,反而可能成為專制者奪權的工具。普丁與希特勒的案例皆印證了「民主倒退」的危險路徑,政治權力的集中常從合法開始,卻以缺乏憲政制衡而導致暴力收場,導致民主退化。 再看鄭麗文主席對俄烏戰爭的說法。她將戰爭歸咎於烏克蘭與北約,顯然採取俄方視角。然而根據聯合國多數成員國立場與國際法框架,俄羅斯於2022年入侵烏克蘭,構成對主權國家的非法侵略。誠然,北約東擴確實加深了莫斯科的不安,但這種「安全焦慮」並不構成武力侵略的正當理由。現實主義者可理解俄國的地緣恐懼,但從自由制度主義與國際法觀點看,任何主權國家都有選擇結盟的權利。職此,筆者認為鄭麗文主席的論述忽略了這一核心事實,也讓她的和平論述陷入矛盾:若對侵略者合理化,所謂的「和平」只是一種服從的和平。 透過德國之聲不太有禮貌的專訪,也折射出鄭麗文主席對兩岸政策的思維。鄭麗文主席一再強調「和平、和平、和平」,甚至表示願意與習近平「見一百次」。和平當然是社會共同的願望,但若不以對等與尊嚴為前提,和平就成了政治口號。尤甚,她主張「合理檢討國防預算」,認為軍購過多,卻同時聲稱不放棄武力保衛台灣。這樣的說法,在邏輯上難以成立,倘若台灣削弱防衛能力,何以談「保衛」?若北京當局不放棄武力犯台,何以保證「和平」?這種模糊折衷的語言,既難安撫藍營傳統支持者,也無法說服中間選民,難怪被批評是「洪秀柱2.0」。 對國民黨而言,鄭麗文主席的親中與親俄言論短期內或許能鞏固深藍陣營,但長遠看恐怕是政治風險。2026地方選舉與2028總統大選將再次考驗政黨的「主流民意對接力」。台灣主流輿論傾向維持現狀、拒絕一國兩制;年輕世代普遍認為民主價值不可退讓。當鄭麗文主席受訪實不斷強調「我是中國人」、否認普丁獨裁、為俄國侵略辯護時,她實際上削弱了國民黨作為「理性反對黨」的國際形象。若藍營繼續陷入親中路線爭議,將再次重演2020與2024的選舉失利。 哀嘆的是,筆者認為鄭麗文的崛起雖象徵藍營世代更替,但她的語言與認知仍停留在冷戰式的二元思維。當她把「民選」與「民主」畫上等號,把「和平」與「屈服」混為一談,鄭麗文主席其實提醒台灣選民:民主最大的危機,往往來自那些以民主之名,掏空民主之實的人。 作者:林士清

Recent Posts

台灣文化,是我們的生活與靈魂

台灣文化,是我們的生活與靈魂

在那個還沒有自由的年代,一群知識份子開始用文化喚醒人心。有人辦報,有人開講座,也有人走進街頭,把「做自己的人」這句話說給社會聽。那不只是知識的分享,而是一種要讓人重新抬頭、認識自己土地的努力。那時的台灣,雖被外力統治,卻開始從閱讀、戲劇、母語裡慢慢長出自己的聲音。這場文化覺醒,讓人懂得文化不只是傳統,而是生活裡對尊嚴的追求。 [...]

More Info
山雨欲來風滿樓:國民黨三都市長抵制新主席就職大典

山雨欲來風滿樓:國民黨三都市長抵制新主席就職大典

國民黨三都市長拒絕參加鄭麗文新主席就職大典。侯友宜、盧秀燕、張善政,不約而同,拒絕出席就職大典。台灣人民都心知肚明三大市長抵制的理由。 只有馬英九前總統會中感動的涕泗橫流,台灣人民也沒有忘記馬前總統的左右手(新科國民黨副主席)馬不停蹄,即時到中國稟報。 山雨欲來風滿樓,無風不起浪,看來國民黨是分裂定了,道不同不相為謀嗎!只是誰都不想首先口出惡言,就等2016年台灣人民的決定再說! [...]

More Info
連連看「普廷」和「習近平」

連連看「普廷」和「習近平」

很多台灣人民已經學會藍營「連連看」的絕活,而身體力行。例如說,把「普廷」和「習近平」連在一起,效果宏大,好像中了樂透,會令國民黨剛上任的鄭主席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 [...]

More Info
民選政治領袖也會成為獨裁者:從鄭麗文言論看國民黨論述的迷航

民選政治領袖也會成為獨裁者:從鄭麗文言論看國民黨論述的迷航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