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片這幾年來的發展,大抵上可以整理出幾個國片發展瓶頸的原因,可總括的歸類為兩大類,其一是人才,其二是劇本。
春節假期,電影院一如往常的上映著滿滿的國產賀歲電影,然而,今年卻因為一部好萊塢電影,而讓原本對於春節國片票房滿懷期待的本土導演們跌了一跤,畢竟同時上映的三部國產賀歲片票房加總起來,竟比不上這部好萊塢出產的特效電影,知名導演便稱此為國片的「重大警訊」。自從海角七號上映,國片擺脫了以往藝術片、「看不懂」的印象,而再度為大眾所接受,接著國片如雨後春筍般產出,各種不同的題材一一出籠,從「總鋪師」到「大稻埕」都成為電影創作者手下的絕佳題目,懷舊復古的愛情故事更是最近的一部國片的成功元素,國片在贏得台灣社會的支持下,票房破億元台幣者時常有之,更造就了許多新的男女明星,然而,即使國片有著如此看似輝煌的光景,但其成長實則已經漸趨疲軟,其原因是什麼?
從國片這幾年來的發展,大抵上可以整理出幾個國片發展瓶頸的原因,可總括的歸類為兩大類,其一是人才,其二是劇本。關於人才問題,從台灣的國片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台灣電影產業中的人才問題,第一個是人才缺口與培訓的問題,對於經常觀看國片的觀眾來說,應該很容易注意到,導演與演員經常是重複出現的,經常都是某些人在導,也經常是某些人在演,當然,演電影、導電影並非人人能夠做到,然而,台灣這種現況不正代表台灣的電影產業出現了重大的人才缺口?我們有沒有持續的培育、拉拔新的導演與演員?這引申出來第二個問題,即台灣演藝人才的素質提升問題,台灣電影產業有人才缺口,人才的素質更需要我們關心,一個好的電影產業,應該培育偉大的、有深度的演員,而不僅僅只是俊男美女,但台灣的電影產業似乎經常只搬出了演藝界著名的男女明星為號召,或是抓了當時為大眾所知的老的或年輕的諧星來電影中串場,而非以尊重專業的態度要求演技素質上的提升。
從劇本問題方面,問題可能更值得注意,首先,國片的「精緻化偶像劇」的傾向成為一個大問題,其起手式都是以演藝圈線上的俊男美女為主,搭配了電視偶像劇般的劇本,這種模式或許一開始能夠吸引目光,但久而久之,當觀眾看膩了,自然便會被市場淘汰;其二,國片的「模式化」,平常有關注國片者,或許會發現,國片在故事安排上呈現了某種固定的模式,這種模式通常是相互模仿的,前一部大賣的國片,很快的會在同樣的骨架上填上不同的血肉,便成為另一部電影,這種模式化也成為國片劇情發展上的困境;其三,國片追求本土文化、歷史感,卻未能做出好的傳達,以本土文化為題材是好的,但其前提是對該文化有良好的、正確的描述,並且透過縝密的劇本安排,讓這些文化可以恰如其分的成為一部好的電影,但國片似乎一則囿於本土文化題材,一則又缺乏良好劇本,拍出來的成果不夠好,票房不夠漂亮,便認為是台灣觀眾不愛國片、文化自卑,但這其實只不過是倒因為果,這便是第四個原因,即國片的劇本欠缺創意,例如,國片抱著有時流於自認的台灣文化不放,希望獲得好票房,卻又未能真正的發明自己獨特的笑料、劇情或橋段,以致於經常聽見國片中使用著多年來網路上流傳許久笑話來當「梗」,試問以這種方式編撰的劇本能夠期待有多少觀眾買單?
中港臺頗富盛名的導演兼演員周星馳,其許多電影台詞都是大家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他在一個訪談中曾提到,這些笑點、台詞大都是他自己苦思、觀察他人而獲得的靈感,他不願意模仿他人的笑料,並且在他擔任導演的片中,嚴厲的要求演員們,以求把這些苦思經營的笑點發揮出來。周星馳的精神,使他不僅中港臺有名,在電影產業極為蓬勃的西方世界也獲得不少掌聲,他的堅持與原創使他獲得尊重與光榮,我們期待台灣電影有一天也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能在原創與堅持之下持續發光發熱。
作者 / 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