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過去沒有經過長遠的國土計畫,一再超限利用土地,就是台灣遭遇各種天災時,造成嚴重災害的主要原因。
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因地震而倒塌仍然怵目驚心,此次事件為臺灣在1999年的「921集集大地震」後,造成臺灣有史以來,最多人因單一建築物倒塌而罹難,中央與地方的相關政府單位,應當積極攜手讓災民共度難關,減少不必要的政治算計。雖然震央在高雄美濃,但倒塌卻多在台南地區,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指出可能是「土壤液化」的問題,並倡議任內提出的「防災型都更」,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重視。
其實,任何重建類型的都市更新,均可被稱為「防災型都更」,因為重建後的新建築,不論在耐震程度、或防火的效果,均較的老舊建物來得更佳。李鴻源在演講時以台北市為例:首先,台北市只要有5個都更案,就能長期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首先,找一塊安全空地蓋新型住宅,讓住在不安全地區的人搬進去;接著,把不安全地區的建築進行都市更新,再讓其他也住在不安全地方的居民搬進來,不只可以更安全,土地價值還從一坪200元變成5萬元。筆者認為防災型都更相較公辦都更、自辦都更的好處,乃優先針對屋齡超過30年以上之老舊住宅,是由政府直接主導先建後拆。
李鴻源還點出,台灣過去沒有經過長遠的國土計畫,一再超限利用土地,就是台灣遭遇各種天災時,造成嚴重災害的主要原因。是以,筆者認為地方政府若要積極推動防災型都市更新,應先檢視都市更新容積獎勵的問題,然而,都市更新條例卻存在著立法與執法的落差。按照現行的都市計畫其實存在「總量管制」的精神,乃利用計畫人口,決定每一塊土地的最大容積率與公共設施之供給量事實上,現行的都市更新條例,卻賦予都市更新能夠有容積獎勵,原本都市計畫法給予的最大容積率外,再給予額外的開發量,這使得原本總量管制的精神完全瓦解,都市計畫面臨失控。
台灣有鑒於921地震對於造成的嚴重影響,無論人員傷亡與社經損失。其中土壤液化現象之發生更不容小覷。一般液化災害雖不致於導致人員傷亡,但往往造成建築物傾斜沉陷而無法使用,需另考量工程手法,以修復補強建物。事實上,土壤液化現象對於台北都會區的影響更大,台北為台灣政經發展的重心所在,其座落於台北盆地處,一旦因地震發生土壤液化災害影響將會相當重大。台北市工務局在2009年時就已公布3,000多筆液化區域資料,但當時樣本數較少;工務局於2015年在整理此筆資料時,已增加一倍以上的樣本數,整理出8,600多筆的資料,排除不可考及無法使用的部分,才能準確判斷出液化的潛勢區。
不過,北市政府倘若公布液化區域資料,恐怕面臨建商反彈及房價下跌的風險,柯文哲市長既然已答應半年內公布液化區域資料,應當不會對建商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