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同」、「異性戀霸權」讓這些獨尊傳統性傾向的家長所感冒的詞,指控的從不是異性戀者,而是個人/社會主動選擇繼續排除同志族群的這念頭本身。
日前在師大舉辦教育論壇活動會後,多位家長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支持婚姻平權的立場,質問民進黨競選總部顧問林萬億。質問千奇百怪,包括 : 讀了會變成同志、譴責蔡英文支持婚姻平權……。民眾抗議像這樣的性別教育題材不該出現在考試內容裡,認為這是「少數強迫多數」的逆向歧視。而幾個月前,我在守護家庭聯盟的網頁上,也看過甚為離譜的批評,衛道人士惡意扭曲教材上的內容,庠稱倡導平權的語言是「激進」言論。他們不懂情慾為何,更不懂教育為何!
家長們不懂什麼是情慾,情慾流動是可能發生沒錯,但不會是因為課本的幾行字就發生了 ! 事實上我2009年就讀高中時,三民公民課本上早就提到同性戀了,但只是幾行文字帶過,也不是考試的重點。今天家長們質疑的「異性戀霸權」、「同性戀恐懼症」早在當年就已經白紙黑字寫出來了! 試問有同性戀是因為過去學了這些課本,才變成同志的嗎? 而在今年我看過了三民的公民課本,上面除了當年已有的內容外,也只是多了一頁針對多元性別的介紹和圖表解釋,用意無非是要學生理解非傳統性別的其他性取向(異性戀/同性戀)和性別認同(順性別/跨性別)。根本不是為了如守護家庭聯盟網頁上說的「把孩子變成同性戀」。
家長不懂什麼是教育,既然世上存在著超出我們既定二元想像的情慾,我們憑什麼不用教育下一代來認識?「解惑」才是教育的真理不是嗎? 台灣社會整體對同志印象友善也許沒錯。但教育的目的是要讓所有人深入認識不同性傾向/性別的人,豈止是維護表象的政治正確而已? 透過教育,社會抱持的歧視和誤解就能被消弭,同志或其他性少數不必再被當作主流性別外的邊緣族群,成為傳統思維下的受害者/異類。
「恐同」、「異性戀霸權」讓這些獨尊傳統性傾向的家長所感冒的詞,指控的從不是異性戀者,而是個人/社會主動選擇繼續排除同志族群的這念頭本身。不管是你覺得不好的東西不該出現在你視野和孩子的課本上,還是你覺得同志會讓國家世界滅亡所以不應該存在。說到底是為了孩子,卻是為了那些「符合他們期待能傳宗接代」的異性戀孩子,卻在排斥那些在十幾歲發現了自己情慾的同性戀,和他們的家庭、其他人理解性少數的機會。用不當的滑坡謬誤和貶抑聯想、排除的態度來面對大眾議題,才是真正在貽誤學子和社會吧?
作者 / 王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