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地方縣市長大選對國民黨來說,恐怕會敗得更慘,極有可能輸掉最重要的根據地:新北市,因為「鐘擺效應」尚未走完,國民黨本次選舉還未完全跌落谷底。
第14屆總統大選順利落幕,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以689萬多票,狂勝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381萬票。立委席次部分,民進黨總共奪下68席,暴增28席;國民黨則只有35席,狂掉了29席,國民黨「全面潰敗」,民進黨將「完全執政」。風水輪流轉,北平東路匯集大量人潮慶祝勝選,八德路顯得落寞黯淡,輸到連國民黨支持者都懶得包圍黨中央抗議。
朱立倫在敗選致詞時表示:選舉的時候,政黨依據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價值,可以激烈競爭,但選後,只有一個執政黨,只有一個政府,他們要尊重選民的抉擇,並相信民主的機制,選後台灣依舊只有一個,做為在野的反對黨,國民黨必須誠懇的反省,「如果我們反省的深度不夠」,那4年後,國民黨依舊沒有資格說:「我們還有機會!」
筆者暫且不論2020年的國民黨是否有再次執政的機會,但2018年的地方縣市長大選對國民黨來說,恐怕會敗得更慘,極有可能輸掉最重要的根據地:新北市,因為「鐘擺效應」尚未走完,國民黨本次選舉還未完全跌落谷底。事實上,鐘擺效應主要是描述人類情緒的高底擺盪現象。這是選民心理的一種常見現象,指當某陣營在一次選舉中大勝後,大敗的陣營較易在下一次選舉收復失地,就如鐘擺向左擺後,便會向右擺,循環不息。
這主要是出於人民不想一黨持續獨大的表現,例如在歐洲不少國家,便經常出現執政黨輪替的情況。台灣自1996年總統選舉以來,也呈現兩個鐘擺效應的週期:第一,1997年地方選舉民進黨成功由地方包圍中央,陳水扁在民進黨的政治聲勢看漲,繼而在2000年總統大選、2001年地方選舉、2004總統大選獲勝,民進黨擴張政治版圖直至2005年地方選舉後達到顛峰衰退;第二,從2005年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後,一路從縣市長、直轄市、立委、總統等選舉率領國民黨獲勝,直至2014年九合一地方選舉為止。
鐘擺效應可能的連鎖反應,在多黨政治的生態下,焦點只落在兩大政黨之上。選民分為游離票和鐵票,後者不過半數,而游離票選民不想一黨獨大,永遠不滿所有執政黨的政績,期望在野黨可能有新作為。兩次鐘擺效應的週期大至為6-8年,且藍綠各自有超級政治明星開啟此波鐘擺效應。就此循環來看,2014年蔡英文擔任民進黨主席所以開啟新一波的政治鐘擺效應,可能持續至2020年蔡英文爭取連任選舉為止。即便如柴契爾夫人對英國有卓越貢獻,她和她的保守黨也難逃鐘擺效應的制約。
從各方面來看,缺乏執政資源及黨產加持,國民黨很難有贏得2018年地方選舉的條件,由於朱立倫任期將至也無法連任,國民黨甚至會輸掉最重要的根據地:新北市。民主政治基於制衡原則與權力分立,倘若國民黨自此衰敗從此爬不起來,在野監督勢力渙散之空窗期下,讓民進黨從一黨獨大走向一黨獨霸,長期也未必對台灣民主良性發展有利。
筆者倒是開給國民黨一個藥方:自己先把不當黨產議題處理好,向人民展現自省的積極面。無論總統制、內閣制或雙首長制,民主國家在政黨政治競逐過程中,學習扮演一個稱職的反對黨,慢慢累積執政的基礎。當然,同時失去行政權及立法權變成完全在野,對這個百年政黨來說,恐怕也是很難適應的過程,倘若不痛定思痛,國民黨在下一次選舉,依舊沒有資格說:「我們還有機會!」
作者 / 林士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