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們說安倍經濟學是不準確的,安倍想做的是要以修改憲法為名,讓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政治和社會運動,重新定位日本國。
日本的選擇(二) 作者 韓非
強迫性的精神價值移植下,只有自由化的經濟活動。但是自我成長呢?我的[美麗]呢?集體的國家目標呢?當經濟輝煌騰達時,這是愚蠢不值深究的問題,只有當繁榮不在,多年陷入通縮的夢魘中,才了解經濟理論的跼限,新的發展模式不易確定,何處是再生力量?甚麼是自我的精神依靠?
這類精神層次的掙扎,在終戰後的歲月裡是看得到。我們以三島由紀夫的名著[豐饒之海]四部曲中窺其面貌。即使日本原質的[美麗],在20年為一輪迴的轉世之唯識觀裏,也難避免污穢和敗壞,即所謂[天人五衰]。然而轉世也是虛幻的,只有在今世中作一了斷,故有三島率其[楯之會]的同志衝進自衛隊隊部,煽動政變,意圖修改麥克阿瑟憲法,這是右派的回應。事件發生在1970年。
七十年代的安保條約的左派學生運動,封閉大學校園,造反有理,突擊和佔據總理府(岸信介總理–安倍的外公),是世界性的反戰,反帝,反資,反體制,波瀾壯闊運動中的一環。但反革命世代遺留下什麼?披頭四名曲,紅軍組,農民公社,秘密宗教社團,都只淪為村上春樹寫作的好題材(1Q84)。
不論是右派的美麗鄉愁,左派的革命造反,只要新的羅馬帝國能維持其國際秩序,能保障經濟繁榮,好萊塢式的流行文化終無敵手,永遠是贏家,[革命搞得越多,錢會賺得更多。]這曾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領袖,回到華爾街職場所作的評語。
只要能保障經濟繁榮?經濟學家能嗎?我們仍然沒有一套經濟理論來處理現代的經濟問題,我們只會用泡沫的經濟手法來制造假性的繁榮和充分就業,—–這是符合多數決的民主政治。只要泡沫吹破所需的時間長於大選所預定的時間,有何不可?舊吹破了,再吹一個,經濟學家怕是通縮,不是通膨,他們曉得處理通膨的問題。
但通縮呢?這是日本二十幾年必須面對的問題,有些經濟學家說:日本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一新的階段,需要新的發展模式。有的經濟學家說:舊的理論還可以用,因為經濟學有[陰陽面],陽的時候用貨幣政策,陰的時候用凱恩斯(Richard kuo)。事實上,我們說安倍經濟學是不準確的,安倍想做的是要以修改憲法為名,讓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政治和社會運動,重新定位日本國。取得非經濟性的經濟動能,再加上凱恩斯的擴張政策,一舉躍出通縮的穴洞。也就是我們不要忘了韋伯的經典之作[資本主義興起和清教徒的精神]:即使非經濟性的宗教信仰會影響經濟發展的。
假若安倍經濟學證明不成功,日本將如何?我們回想安倍政府前的民主黨政府,不是嘗試過不同的途徑嗎?結果如何?民主黨是沒有鮮明的全黨一致的經濟政策,民主黨所揭櫫的[等距外交],也就是日本保持和美、中間的同等距離,在現實可行嗎?不談沖繩美軍基地的遷移問題,就尖閣島而言,民主黨已經進退失據。前自民黨小泉首相就譏評民主黨:[不論其他,只拿尖閣島,誰能幫助日本?]
不是日本民主黨要等等距外交,美國也想要在中國、日本間維持平衡,但平衡的代價是要[強權分享]的,顯然美國的決定要維持太平洋的霸權,和日本結盟的代價較低,何況有安保條約的基礎。(待續)
相關文章:
日本的選擇(一)
One thought on “日本的選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