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台灣社會已經演變成只要學生有些微發聲,學校幾乎照單全收,難道學生真的有理嗎?
建中校長徐建國在與班聯會的會談中,論及名校畢業生與無業遊民『票數相同並不公平』的言論,引發各界撻伐,有人指責他開民主倒車,有人揚言要他下台。從整個影音資料來看,徐校長之所以舉這個例子,主要是希望學生能夠穿著校服進出校門,再者,能否穿著運動服、甚至社服進出校門,是需要專業的判斷,而非多數學生認可,即可實施。徐校長在詮釋民主不該只是單純採納多數人的意見時,除了說明民主制度的演變,更以名校畢業生與無業遊民同票不公來舉例說明。此言一出,輿論從民主的角度,批評徐校長具有學歷至上、菁英主義的思維、並開民主之倒車,更有人以「卑之,無甚高論」,指出徐校長不是說錯話,而是不懂得說人話。
關於徐建國事件,媒體始終將焦點放在其失言上,然而,是否有人意識到那群自稱為開第一槍、未來可能成為台灣社會菁英分子的學生有沒有問題?事實上,徐校長已經婉轉地答覆學生,穿著校服的意義主要是對建國中學歷史發展的凝聚力以及建中學生成長歷程的歸屬感。他贊成改革,只不過其改革是在不改變式樣與顏色的情況下,進行卡其制服材質的改革。我不禁想問:建中學生們,為什麼一定非得用革新、開創者的口號來圖一時之便?為什麼在校服問題上爭論不休,甚至不惜公開影音內容,控訴校長不合民主之言論?校長所要表達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多數人贊同的言論不一定是民主
的、正確的。筆者曾做過一個試驗,那就是要學生在兩個字形相近的詞語中選擇一個他認為正確的,結果屢試不爽,大多數人認為正確的,其實都不是正確的字形。
龍應台曾說:『民主並非只是選舉投票,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維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氣、舉手投足的修養,個人回轉的空間。』當輿論一窩蜂地將矛頭指向徐校長時,是否有人真正明白『民主』的意義?穿著制服不是老舊、古板、甚至不合時宜的。在學校的溫床裡,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甚至說因為大部份同學都贊成自由穿著卡其制服、運動服或班服進出校園,所以,身為台灣最前面的建中就當領頭羊,開響這第一槍。這是多麼危險的言論啊!開這第一槍的理由,竟然如此薄弱。
當你踏入社會,進到一家必須穿著制服的公司時,你會說因為大部份同事都覺得家居服很方便,所以,決定把家居服當公司的制服嗎?你敢對主管說,只要我們心繫公司,根本不需要透過制服來塑造歸屬感嗎?當你們發現學校與社會如此不同時,難道不會抱怨學校那時怎麼沒有告訴你們這些道理嗎?當今台灣社會已經演變成只要學生有些微發聲,學校幾乎照單全收,難道學生真的都有理嗎?徐校長不是說了,為了配合學生的需求,很多事情都已經簡化。這背後的理由是什麼,你們想過嗎?
『革新』不一定要推翻傳統,傳統也並非過時、無用的。在體會革新的真諦與校服的象徵意義之後,請再提出你們的訴求。那些自詡為具有歷史觀與進步思維的人,在抨擊校長的失言時,是否能告誡學生,溝通是雙方面的,如果只是假開放、理性之名而行欺壓、方便之實,難道不是一種言語暴力嗎?學生是可以被教導的,如果只是一昧認同而不加以導正,未來台灣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我不敢想像。
作者 / 雲鶴 (科技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