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大學生佔同年齡人口比例高達七成以上,但適合大學畢業生從事的學用相符的工作卻不到四成,解決「學用落差」才是務實與積極的作法。
近幾年所得分配是否正義已成為全球性關鍵議題,尤其是青年失業問題。此次,基本工資議案在國內並未通過,而我國另一競爭對手南韓則推出「薪酬遞減制」(Salary Peak),一種從公部門帶頭開始,讓薪酬到頂的資深員工逐年減薪,保障工作到屆齡退休,讓組織單位省下的費用可以僱用更多的青年求職者,以解決青年失業問題。這種「唯年資論」的偏見政策,台灣主政者宜審慎勿輕易效法。
首先,這種「薪酬遞減制」,係依照勞方或受僱方的「世代不同」、「年齡不同」、「年資不同」、「服務次序先後」,而將勞動力予以「差異化」,可以說是經濟學理上「差別定價」的一種變形與應用。雖然,南韓政府推估該政策實施後能夠讓青年僱用率提高1.8%,但卻忽視了該政策實施後,「菜鳥」與「老鳥」將很難避免彼此間的「勞動歧視」。
其次,「唯年資論」的薪酬遞減制也未考量不同產業的殊性與結構。以高度知識密集性產業而言,其產業結構落差大、勞動市場也不如高勞動密集性產業的單一化或同質化,其資深勞工的邊際產出反而會高於資淺勞工。在高度知識密集性產業,推動或是落實「薪酬遞減制」,將會進一步惡化勞動者間的分化、歧視以及分配不正義等問題。
「薪酬遞減制」最大的失誤在於:勞動市場的「薪資」水準,係配合經濟景氣變動與勞動力供需情勢而為之調整,是一種自由市場機制運作下的結果。薪資調整與否,實在應該取決於勞動力的貢獻與績效,「薪酬遞減制」不僅阻卻人才的流動性,同時也不利於產業的轉型或升級,甚至會發生產業停滯或倒退。
事實上,青年失業問題不是單一性的薪資因素造成。目前,台灣的大學生佔同年齡人口比例高達七成以上,但適合大學畢業生從事的學用相符的工作卻不到四成,解決「學用落差」才是務實與積極的作法。
作者 / 孫榮富(現任全國考訊公司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