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聞媒體出現了「實習前一周臨陣脫逃 毀約大學生上PTT取暖」、「大學生問實習為何沒薪水?柯文哲冷回:沒收你學費就不錯」之類的文章,實習該不該支薪的議題再度浮上檯面。身為高職生雖然並未實際參與實習過,卻對實習有幾分認識,也許這樣的議題要降臨到我的身上還有一段時日,但我總謹記著愛因斯坦曾說過的:「這世界不會被那些作惡多端的人毀滅,而是冷眼旁觀、選擇保持緘默的人。」。
站在一個學生的立場,實習當然要給薪水。我付出我的勞力、我的時間以及我的假期,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接受實習,就算不給全職的薪水,也應按照勞基法依時薪給予最低的保障。而對企業主而言,他們花費了人力與資源,甚至是心思來照顧一個無法帶給公司利益的新人,在不知道實習生能力的情況下只能祈禱他不要犯下大錯,扯了公司後腿便是老天保佑。
關於實習,支薪與否各有立場,但就我而言,這樣的議題是個假議題。隱藏在背後的不僅是支薪與否,更是一種勞動權益的剝削、勞資關係惡性的循環,甚至是個假實習真打雜的問題。為何會說剝削勞動權益與勞資關係惡化的循環呢?原因在於,現在的實習生很有可能是未來的員工、老闆。一旦形成一種「實習不支薪」的惡性循環後,等到現在的實習生成了帶領實習生的職員後,很大的機率會倚老賣老的告誡新人們收留是施捨,無薪是常態。而另一方面,大多數的學生都抱怨過,明明是實習,卻並非真的到企業去學習實務上的操作與專業知識,反而成了打雜工。另一方面,如社工、護理等科系,雖有真正的學習到實務上的操作與知識,卻漸漸地給學生一種「無薪勞工」的不滿與惆悵。
注意到了嗎?首先是實習生對不支薪感到不悅,試圖跳脫框架爭取應有的權益,接著老鳥、企業主開始訴說著不支薪的緣由與正當性。大部分的實習生吞下去了,畢業後,有著先前的經驗與社會的氛圍,大部分的人任由公司願意給予的薪資條件去進入職場,然後變成了老鳥、企業主……。同時,實習的時間長短、科系的性質,會決定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後,是打雜工,還是免費勞工。所以才說,實習支薪與否不僅僅是企業成本、學生權益的問題,它延伸的是是否能使產學接軌、改善勞動環境的開端。
當然,有人會說,不爽實習不要去啊!不過是個實習生,哪來的地位說這麼多?的確,我們不一定要參與實習,是有權拒絕的。但是,若實習是修取部分學分的前置條件,能不接受實習嗎?實習有科系性質、時間長短,是能夠一視同仁的不給薪或給薪的嗎?
在爭取勞動權益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並非讓企業無法賺取利潤,而是在能賺取適當的利潤之餘,應該更著重於員工的薪資、福利。實習支薪這樣的議題,也不例外。的確有一大部分的時間實習生是無法帶給企業益處的,但難道請個短期工讀生,不會有這問題?更何況,學生的實習是為了學習與學分,但能否拿到學分、獲得學習的機會,還要祈禱遇到對的機構、被對的人帶到,這樣不確定性極高的實習,豈是學生、企業以及教育機構所要的?
於是,在改善、捍衛勞動權益並改善實習環境與內涵的立場上,個人認為企業應以最低時薪計時並給予勞健保的方式保障學生的權益。此外,為了保障企業的權益,避免企業支出的成本血本無歸,應讓實習時間拉長、建立一套更合理的實習評分機制,以監督企業與學生將實習當一回事,拒絕打雜、放牛式的實習。
作者 / 許家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