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的培育,並不匱乏。只是,真正投入醫院工作的人力,只有六成,明顯產生落差。
作者 / 梵谷
近年來,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雖然政府曾提出各種改善措施,只是,一直流於見樹不見林,也使得情況每下愈況。若無法有效解決,惡化速度之快,勢必波及整個醫療體制的合理運轉,也將使社會受害。 台灣的護理人力究竟夠不夠,近六、七年來,一直是醫療界爭論的重心。尤其,中大型醫院護理人力的吃緊,和過於頻繁的離職率,已危及了應有的合理醫療運作,也降低了應有的醫療品質。為了瞭解問題的真正癥結所在,有必要對目前護理的現況做一個客觀的描述,以為改進的參考。
依教育部統計處2012年資料顯示,98-100學年度全國護理科系每年的招生人數約1萬3千多人(如表1)。
統計台灣護理科系學生畢業人數,自1997年至2006年以來,每年的護理科系的畢業生人數,超過1萬6千人(如表2)。
表3為護理學校畢業生近12年來考照狀況,若以表2每年有16,000位畢業生,近三年,護理師及格率以4成估算,每年新畢業且合格護理人員估計達6,400位。
雖然每年有近6,400位生力軍,投入護理職場,但根據2013年統計護理人員的執業率發現,僅60%的合格護理人員願意投入職場,估計約僅3,800人。
從上面的資料,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出,台灣護理人員的培育,並不匱乏。只是,真正投入醫院工作的人力,只有六成,明顯產生落差。此一落差的產生,主因包括:
1、執業率偏低: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執業率為58.95% ,相較於加拿大與美國的執業率93.6%、83.2%,台灣護理人員的執業率,明顯偏低。換句話說,至少有四成的台灣護理人力,不願意投入職場。
2、護理人員的留任年資偏低:如表5所列,台灣護理人員的工作年資,明顯的低於其他國家。一般而言,護理人員在進入護理職場第五年後,才開始逐漸具備專業成熟度。但台灣護理人員,卻大多選擇在進入職場後,第5年或第6年離開。護理人員的留任年資偏低,直接影響醫療體系照護人員的專業成熟度,此勢必影響應有的醫療品質;而過高的離職率,也使護理職場的穩定性不足,因為病患除了需要成熟專業的護理人員外,更須要一個高度穩定運作的醫療照護團隊,才能提供病患所需的高品質醫療服務;如何留住即將展現專業成熟度的護理人員,才是醫療體系必須嚴肅面對及重視的課題。
從前面的資料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台灣護理人力的短缺,並不在於護理人員培育人數的不足,而在於護理人員的就業率和長期留任的意願偏低所導致。這也反映出目前臨床的護理體制,和醫院的醫療可能已脫離現實,偏離合理的軌道,使護理人員在日趨惡劣的環境下,被迫選擇離開職場。而此並非是——目前各大醫院提供護理科系學生公費就讀,或以提供學生護理實習場所,作為交換簽署護理畢業生留任實習醫院等手段,網羅即將畢業的護理生力軍——可以解決的。如果無法正視和改善這些結構性的癥結,相信問題將隨時間而更加惡化,甚至拖垮整個台灣醫療。所有醫護人員,都不應等閑視之,而應共同努力創造一個以醫療為導向的合理醫療環境,以照顧和維護所有台灣民眾的健康,才是台灣社會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