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儆寰
「中華民國」究竟在國民黨心中的地位為何?各界一直有所爭論,但這都不如直接看其表現來得公允。就在朱立倫出席國共論壇之際,讓我們以國民黨如何在久違的神州故土上表態「中華民國」為例,看其如何以一次又一次令人驚艷的表現,為「中華民國」的突破做出備極艱辛的努力,相信這一些歷史可考的事蹟,能還給國民黨一個公道。
2005年,連戰的「和平之旅」,在其中山陵的祭文中出現「維民國九十四年四月廿七日」的字樣,「中華民國」雖然少了「中華」兩字,但第一步總是比較難踏出,不應過度苛責。2008年換成吳伯雄,這一回「中華」兩字回來了,同樣在中山陵,吳伯雄致詞時說到「中山陵石碑刻著中國國民黨葬總理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中華民國以墓碑上的文字現身。到了去年,換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到中山陵去,祭文中中華民國是以「民國一百零三年二月十二日」的姿態出現,從十八年到一百零三年,一口氣突破了八十五年,比抗戰七十週年還多了十五年,能不說是重大突破嗎?這一回朱立倫的「孫中山推翻帝制,創建中華民國」,雖然不是國民黨人第一次在神州大地說出「中華民國」這四個字,但朱立倫是對著活人習近平當面說出這段話,突破以往只敢對死人說話,堪稱歷年之最。
回顧歷史,不難看出國民黨為「中華民國」尋求突破之用心良苦,從「民國」到「中華民國」,從「十八年」到「一百零三年」,從對死人說的「祭文」到對活人的「講話」,在這段備極艱辛的過程中,國民黨還要忍受外界對其不敢光明正大表態「中華民國」的冷嘲熱諷,殊不知正因為國民黨將「中華民國」視為「鎮黨之寶」,所以每次出手必定經過縝密的沙盤推演,就像尚方寶劍一定要在最危急、最關鍵的時刻才能出鞘,「中華民國」四個字也是同樣的道理,斷無隨便使用的可能。
只是就在朱立倫達到歷史巔峰之際,筆者也為國民黨感到擔憂,到底下一次「中華民國」的呈現要怎樣才能算做突破,不過鑑於過往國民黨的用心良苦,大家似乎也不必太擔心,想必一定能有更具創意性的發想,說不定就在這樣的努力之下,全民都在盼望,「中華民國」真能重返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