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楊庸一
結語
四十年了,當代醫學在所有社員和讀者的陪伴和見証下,走過各種變遷的年代。我只能就自己的感受,提出個人的看法。有興趣的人,不妨重看原文,並做出自己的詮釋。我想,對醫療網的形成和變遷,藍中孚教授可能知道最多。接下來,是葉金川前署長。尤其後者,長期負責醫政,對整個過程,應瞭解最深。唯一令人難解的是,衛生署、醫療網和健保的質變,很難說和他無關。不知道究竟是歲月會讓人的理想褪色,或者,權力會使人的思想自動轉變,只有等待後人驗証。
我個人有幸在廖運範教授的領軍下,和所有亦師亦友社員們,共同渡過這段帶有浪漫色彩的日子。不論是否為功或過,毀或譽,我們總算沒有違反自己年輕時的初衷。熄燈號既已吹起,雖然不免有些感傷,但,也很慶幸能安然放下階段性任務。這段時期的點點滴滴,將成為所有陪伴當代醫學走過的人,難以抹滅的共同記憶。未來台灣醫療所必須面對的問題,勢必更為複雜、嚴苛。可預見的,至少將包括醫療環境遭政治、經濟化的衝擊,健保的何去何從(不分貴賤均應擁有基本的醫療人權,或任令在所謂競爭自由化的口號下,依行叢林法則),防疫和藥品、食品的管控(尤其,在與中國簽定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及大量的人口移動和移民後) 、人口結構老年化及少子化及醫療資源重分配等急迫性的短、中程問題。相信,以醫界優良的傳承傳統,在未來,將會不斷有更傑出的醫界人材,再接再厲的接棒,勇敢的為自己的理想奮鬥,也堅定的守護台灣全體人民應有的福祉。願,天佑台灣。
(本系列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