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行動是在318當天發生的,但是以單一事件來指控學運脫序的行為,顯然忽略了先前體制內的行動,以及累積並激化成為後續體制外行動的整體脈絡。
從馬政府執政以來,歷經油電雙漲、證所稅、奢侈稅、媒體壟斷、經濟動能推升方案、都更與土地正義(文林苑、大埔、華光…)、華隆與關廠工人、洪仲丘事件、卡車衝撞總統府…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單一事件中,累積出的是政府對於社會意見的漠視、缺乏政策的溝通與配套,也擠壓出人民對於執政當局的不信任。
政府提出的部分政策,也許有其必要性或正當性,但民眾所看到的是,政府並未妥善的溝通。典型的例子是「經濟動能推升方案」,花了幾百萬做廣告,卻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交給我、你放心」還有「做就對了」等模糊的口號,卻讓民眾更加不放心。
(影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AbD3AGFX6I)
因此,真正讓民眾不信任的是,執政者的能力以及向中國靠攏的態度。令民眾懷疑的是,自己選出來的執政者以及民意代表,真的有足夠的執行能力與理解民意的溝通態度,去執行有利於社會與這塊土地的政策?
有些人(包含社會人士與學生)開始思考,現狀到底是發生什麼事?能做些什麼事情?藉由當今便利的網路與社群,很快地發揮了影響力、集結群眾還有社會資源,越來越多人關注與討論這些議題,進而演變成今天的樣子。
未來會怎樣,我不清楚。但是在台灣這個小島上,有著相對少量的人口數、全球名列前茅的科技能量,很多可能性將會發生。
可以預見的是,一場大型的社會與政治實驗,正在台灣這個實驗室裡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