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敵當前時每個台灣人都是隊友,大家該好好回顧太陽花運動對自己的意義
作者 / 費文侯
太陽花運動結束,「遍地開花」已經一年,這場反服貿的大規模社會運動對台灣造成巨大的影響,能如此成功,身為「民主推手」、「台獨總召」的馬英九總統當居首功,他是第一位能團結全國,讓九成同胞持一致立場的台灣領袖。然而當活動激情過去,馬總召暫時退場不再領導時,組成份子相當多元的群眾不意外自動分裂。
有人形容太陽花參與者就像《三國演義》中的反董卓十八路諸侯。反董卓創造了讓各路豪傑同一陣線的契機,但董卓失勢之後,眾人不再有凝聚的理由,因此各奔東西,為自己打算,許多反董卓的盟友後來殺的你死我活。太陽花至今不過一年,參與者中也不少人互看不順眼,批鬥起來力道不輸批鬥政府,甚至有人批評行動領導者辦事不力,斷言要是給他領導,台灣早就解放。
太陽花的過程毫不完美,絕對需要檢討,但做到如職業運動比賽般,倒帶檢視每個畫面,再追究每個人該負什麼責任就過頭了。可以把太陽花想成一場戰爭,打仗不可能不犯錯,過度檢討無濟於事,人人都可以是馬後炮隊長。
戰爭中有敵方、有我方,有中立勢力,我方要盡可能爭取最大的支持打敗敵方,拉攏中立方,因此有一連串的戰術、戰略;而戰場籠罩在戰場迷霧中,沒人能知道敵方詳細的動態,所以某些當時很聰明的計劃事後看來笨得要死;某些事後看來不知作何解釋的愚蠢,可能擺回當下的時空,會顯得無比合理。
有批評說太陽花訴求不清,不知道在反對什麼就為反而反。也有人說要是這麼愛國,何不去當兵更實在。還有些太陽花參與者被揭露過去的醜聞,例如陳為廷的襲胸往事,以及被八卦媒體爆料曾經援交的太陽花女王,有人認為這意謂太陽花這群反政府的傢伙,都是些道德低落的壞蛋,可見反對服貿是鬧劇一場。
假如把太陽花運動當作一場台灣的衛國戰爭,那麼以上的質疑都將不攻自破。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是1990年的野百合之後,再一次影響國家走向的社會運動,兩者不同在於野百合對抗的是國內的保守勢力,太陽花的真正對手卻是虎視眈眈的外敵中國,太陽花之所以能得到這麼多不同背景的人一致支持,可能在於服貿激發了台灣人對中國進逼的警覺心,以這個觀點看,太陽花可以視為一場對抗中國野心的防守戰。
中國這回的攻勢是文攻,台灣打得是本土防守戰,連戰場與戰爭性質都不了解的人,批評不當兵有幾分力道?這場防守戰也是被動作戰,我方開始時準備不足,敵情不明,因此戰術混亂,戰略不明,必需慢慢隨情報增加而修正,以此批評訴求不清只是刻意找麻煩,重點是,太陽花確實成功的擋下服貿,並有效挫敗了中國蠶食台灣的野心。
強敵兵臨城下之際,守在戰線上,你會在乎身邊的戰友以前摸過奶,或是援交過,還是更生人嗎?頭腦正常的人都不會,事後也不會拿這個當理由來減損當初戰爭的正當性,因為在大敵當前那一刻,旁邊的不管是豬是狗,還是豬狗不如的都是隊友,要維持台灣的自主,靠得是台灣人的自覺,而摸奶俠、援交妹、更生人,大家都是台灣人。
每個台灣人都該是獨立自主的個體,但一個國家總要有某種整體性,這是之前狀態特殊的台灣缺乏的。太陽花雖然只有短短幾天,這場對抗中國的不流血戰爭卻給了台灣人一次機會來辨別你我,許多人不分背景的一致對外,這代人你我一體的國家精神就這樣隱約地建立起來,為未來真正的建國打下基礎。
大家都該在事過境遷後,好好思索自己在太陽花運動中的角色與意義。我們每個人都先是人,再來才是台灣人,最後才有台灣國;國家的意識就是眾多國民的共識,只有每個人從自己出發,了解自己的需求與存在意義,台灣才能有堅實的國家共識。
太陽花只存在過去,用慢動作分解每個當時的動作究責毫無意義,但這短短幾天證明了,不同立場的台灣人可以暫時拋棄歧見,團結一致達到某個目標。也許壓力不再,一時間台灣人會暫時忘了共同的敵人而互相爭執,但當敵人大軍壓境,太陽花的經驗告訴我們,台灣人可以齊心對抗,因為大家都是同胞。